热带农业科学

土壤与栽培

  • 秸秆还田与减施氮肥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金霞;肖朝霞;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海南双季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海南省文昌市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展开双季稻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10%(T1)、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30%(T2)、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50%(T3)4种施肥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10%氮肥施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还能明显增加双季稻的产量(早稻增产8.04%,晚稻增产4.17%),具有较好的减肥增产效果。

    2023年04期 v.43;No.30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花生植株和土壤水浸液对木薯幼苗生长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李益;刘子凡;刘治;黄洁;魏云霞;符厚隆;

    探讨花生对木薯的化感效应,为木薯-花生合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南8号木薯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选用花针期花生和根际土壤制备根、茎、叶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分别用GE、JE、YE和TE表示),待木薯长至30 d时,将20 g/L的4种水浸液分别浇灌至植有木薯的土壤中,以浇灌等量水作为对照,分析水浸液对木薯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JE、YE、TE处理能显著提高地上部鲜重;YE处理能显著提高可培养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GE、JE、YE和TE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木薯地下部的鲜重与干重、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与放线菌数量、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综上,花生植株中的化感物质进入土壤后,能直接或间接改变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最终促进木薯苗期干物质的积累。

    2023年04期 v.43;No.309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处理方法对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发芽的影响

    王步天;施学东;张凤英;赵猛;吴斌;葛宇;

    以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赤霉素浓度(0、200、400、600、800、1 000 mg/L)、浓硫酸浸泡时间(0、0.5、1.0、2.0、5.0、8.0、10.0、15.0 min)、浸泡温度(25、45、65、85、100℃)、25℃无菌蒸馏水浸泡时间(12、24、36、48、60 h)、物理处理方式(不剥壳、机械开口、磨砂和全剥壳)对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作为考查指标,确定种子发芽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在赤霉素浓度为800mg/L时,发芽率高达84.44%;浓硫酸最适浸泡时间为5min,发芽率为73.33%;65℃温水浸泡发芽率最高(35.56%);最适发芽浸泡时间为12 h,发芽率为15.56%;25℃无菌蒸馏水浸泡12 h下,全剥壳的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发芽率达47.78%。本研究结果可为哥伦比亚热情果种子育苗及杂交后代种子萌发、性状观察奠定基础。

    2023年04期 v.43;No.309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与植物多样性

  • 广西香椿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及早期选择

    舒应东;蒙兰杨;吴远媚;潘涛;罗筱娥;潘永光;

    选出广西香椿早期优良家系,为广西香椿的良种选育奠定基础。用广西10个种源的33株香椿优树的半同胞子代在广西南宁市营建子代测定林,造林后1和2 a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测定,进行方差分析及变异系数、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计算,筛选出优良家系,并计算优良家系的遗传增益。造林1、2 a的33个香椿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受家系效应影响,均表现为树高>材积>胸径;造林1a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均值分别为3.59 m、4.49 cm和0.003 581 m~ 3,造林2 a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7.03 m、7.68 cm和0.018 672 m~3;生长指标的表型变异系数在17.51%~52.65%、遗传变异系数在4.31%~17.24%;生长指标的单株遗传力在0.28~0.60,家系遗传力在0.74~0.84。采用育种值评估法选出家系13、15、6、16、26为优良家系;优良家系造林1a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7.60%、10.30%和24.06%,造林2 a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5.80%、5.31%和15.72%;现实遗传增益、遗传增益表现为材积大于树高、胸径。33个香椿家系造林1~2 a,材积的增长率和变异系数最大,选择的潜力最大;家系13、15、6、16、26为早期优良家系,其中家系13的表现最好。

    2023年04期 v.43;No.309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榴莲果实主要成分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吴晓慧;邓会栋;李斯宇;郭利军;华敏;冯学杰;

    榴莲[Duriozibethinus(L.)Murr.]为木棉科热带常绿乔木,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因其具有香甜浓郁的口感、强烈独特的气味而被称为“水果之王”。榴莲主要盛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中国台湾、海南也有零星种植。文章综述了榴莲主要成分、挥发性香气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旨在更全面地了解榴莲各部位的主要成分,为榴莲风味品质的研究及榴莲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3;No.309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宁市相思湖公园人工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

    徐鹏辉;李林;和太平;

    基于植物群落α-多样性测度法和典型样地法,以南宁市相思湖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公园选取98个20 m×20m或40m×10m的群落样地,对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为南宁市城市公园绿地树种结构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相思湖公园人工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8科111属140种;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5;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之比为8∶2;桑科(Moraceae)、禾本科(Gramineae)、苏木科(Caesalpiniaceae)和棕榈科(Arecaceae)等4科为植物群落优势科;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以乔-灌-草为主要群落结构类型;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和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为所在层次优势种;公园绿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特征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2023年04期 v.43;No.309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广西扶绥县公园绿地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滕荣华;唐世斌;

    基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广西扶绥县公园绿地园林植物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扶绥县公园绿地共有园林植物147种(含药用植物25种),隶属于49科104属,其中乡土植物44种,外来植物103种;(2)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具有亚热带特点;(3)各公园植物应用种类大体相似;(4)植物多以红、紫、黄、白四大色系观花植物为主,四季有花。据此,提出丰盈植物种类及层次,拓展乡土、野生观果类植物的使用;提高管养前瞻性和质量,“建”“管”并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扶绥县公园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04期 v.43;No.309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环境与植物保护

  • 十五种药用植物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抑制活性

    谭智勇;谌潇雄;李亚娟;刘贺贺;杨文明;卢志宏;

    开展植物提取物对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抑制活性研究,为其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用植物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抑制及毒力作用。结果表明:黄连等1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药用植物水提物浓度为20 mg干样/mL时,其抑菌率为0.24%~77.17%,其中以黄连的抑制效果最佳,黄连水提物对层出镰刀菌的毒力回归方程的EC50值为1.063 0 mg干样/mL。黄连水提物在防治层出镰刀菌方面具有的良好应用潜力。

    2023年04期 v.43;No.30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西南宁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鉴定与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叶维雁;潘如军;黄秋伟;黄运鹏;郑文武;单彬;

    为明确广西南宁市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从当地果园采集病样,以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不同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南宁市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供试的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70%春雷·王铜·噻锌水剂的抑菌效果最强,EC_(50)为0.195 0 mg/L;其次为60%吡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42%春雷·喹啉铜悬浮剂,EC_(50)分别为1.157 0和1.193 2 mg/L。本研究结果为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3年04期 v.43;No.30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合江真龙柚品质分析及采后常温贮藏品质变化

    陈英;廖若男;张华水;聂鹏宇;胡定益;颜寿;

    为了研究合江真龙柚果实品质及室温贮藏过程品质变化规律,明确合江真龙柚品质特点和室温贮藏过程中最佳适口期。以真龙柚为试验材料,对合江县先市镇、真龙镇和白米镇的真龙柚进行品质检验,并在室温贮藏条件下每7d测定柚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全果重量和果肉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个镇柚果成熟期品质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其均值为单果重1 457.2 g,果形指数1.01,可食率42.4%,果汁率15.6%,可溶性固形物10.8%,总糖9.6 g/hg,可滴定酸1.2%,固酸比9.3,粗纤维0.9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真龙柚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固酸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果肉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在前10天内下降速度较快。合江真龙柚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固酸比适中,品质上等,耐贮运;从真龙柚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固酸比的变化得出,采后10 d左右风味更佳,但室温存放不宜超过2个月。

    2023年04期 v.43;No.30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热带果类农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以海南芒果为例

    张明洁;张京红;李文韬;张亚杰;杨静;林绍伍;

    为识别热带果类农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足迹热点,以海南芒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了芒果生产的碳足迹。结果表明,芒果生产碳足迹9.22 t·CO_2/hm~2,碳排放量高于碳固定量,即每公顷芒果园在生产过程中CO_2净排放量为9.22 t;芒果总碳排放为19.72 t·CO_2/hm~2,其中芒果园土壤呼吸、种植过程中的氮肥施用是芒果碳足迹的主要排放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73.39%、15.41%;芒果园固碳量为10.50 t·CO_2/hm~2,芒果树树体本身的固碳是主要的固碳途径,占总固碳量的84.2%。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制定碳减排方案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有利于热带高效低碳农业的发展和减排目标的实现。

    2023年04期 v.43;No.30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万宁市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陆禹;魏甫;罗改改;

    科学衡量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态保护和景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nVEST模型对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估,然后创建渔网并提取网格样本内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及各景观格局指数,最后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探讨了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境质量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生境质量等级为Ⅲ级(48.69%)>Ⅱ级(18.52%)>Ⅴ级(17.88%)>Ⅰ级(9.56%)>Ⅳ级(5.35%)。(2)整体上斑块密度(PD)、平均周长面积比(PARA_MN)、散布与并列指数(IJI)以及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等4个景观格局指数与生境质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GWR拟合效果明显优于OLS,能够更好解释4个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异质性影响,并且显著减少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4)各景观格局指数在空间上对生境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的差异较大。

    2023年04期 v.43;No.309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

  • 贵州引种不同地区柠檬香茅草挥发油比较分析

    侯颖辉;李德文;王少铭;罗莉斯;冷家归;李晋华;

    为促进柠檬香茅草产业在贵州地区的发展,以种植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香料资源圃内不同来源(东兴、景洪、广州、兴义和望谟)的柠檬香茅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法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7、10月)和不同部位(叶片、茎秆)香茅草挥发油得率及成分。结果表明:10月采收的香茅草茎秆和叶片挥发油得率分别为6~11.31和13.37~21.89 mL/kg;7月采收的香茅草挥发油得率显著高于10月,茎秆和叶片部位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0.2~19.08和21.99~34.5 mL/kg,且兴义香茅草叶片挥发油得率最高,为34.5 mL/kg。以东兴香茅草为例,经比较色谱图发现,不同时期采收的茎秆和叶片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出峰时间一致,且峰型相似,而在7 min 12 s时茎秆和叶片出现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5份资源中共鉴定出23种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相同成分有12种,其中柠檬醛含量最高,分别占东兴、景洪、广州、兴义和望谟来源的柠檬香茅草挥发油的75.86%、75.87%、74.05%、72.23%和75.77%。除醛类物质外,挥发油中还含有少量烯类、醇类、酯类等物质。

    2023年04期 v.43;No.30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的制备工艺

    余森艳;何泽;苏秀芳;卢珍兰;李志红;王强;

    以甘蔗和芭蕉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乳酸菌复合发酵,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探究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对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品质的影响,再分别通过响应面法和正交试验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复合发酵液进行了抗氧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酵母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6%,酵母菌添加量0.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2h;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乳酸菌添加量3.0%,发酵时间12h,发酵温度4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甘蔗芭蕉复合发酵液呈淡黄色,酸甜适口,香气协调,组织状态良好,产品的pH、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分别为4.2、13.5%、3.95 g/100mL,DPPH自由基清除率60.97%,对羟自由基清除率45.09%,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50.7%,说明该复合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2023年04期 v.43;No.309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分析

    张涛;柳锦宝;杨翔;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水稻是我国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和大陆板块移动,农业种植区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为绵阳市水稻种植提供精细化服务和优化种植结构,选择气候、地形、土壤三大类因子对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进行分析,结合绵阳市实际情况,将区划指标划分为适宜性、较适宜性和不适宜性,建立绵阳市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模型。结果表明,绵阳市南部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北部地区受高海拔等地形影响,不太适合水稻种植。

    2023年04期 v.43;No.309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我国热区九省(区)水稻生产调查与展望

    黄艳;李玉萍;张少帅;

    水稻是中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分析中国热区九省(区)稻作区水稻的生产趋势,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结果显示,热区九省(区)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50.6%,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6.4%,其优化率较高,尤其是湖南省的优质稻发展较为突出。中国热区九省(区)的水稻产业应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加强水稻品种选育及推广,提高其产量及品质,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生产布局,强化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

    2023年04期 v.43;No.309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为例

    孔苗蓉;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为促进广西农村振兴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借鉴。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各系统指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广西农村2011—202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其进行划分及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10年间,广西农村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曲折上升发展趋势,但是总体来说,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广西农村应采取措施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广西农村全面振兴及可持续协调发展。

    2023年04期 v.43;No.309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以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庄规划为例

    郭维维;徐晓东;李云飞;杨定海;

    乡村振兴政策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以乡村振兴的规划为先导,乡村将在空间和功能上发生重大的改变。目前“实用性”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在海南省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本文对海南省东方市布套村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进行介绍,分析布套村特色的可持续资源和村庄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规划贴合实际的技术路线、设置多方位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详实可靠的摸底调查以及优化创新务实的经验方法,从而建立布套村的“实用性”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也可为其他乡村的人居环境规划提供参考。

    2023年04期 v.43;No.309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8K]
    [下载次数:1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北港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策略

    黄文萱;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选取海口市北港村为研究实践对象,根据其特殊的交通、区位、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条件,分析其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契机和困境,提出整合区域资源、内外联动统筹布局,生态控制优先、统筹国土空间规划,打造特色风貌、提升人居旅游环境等相应规划策略,旨在探讨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的适宜途径。

    2023年04期 v.43;No.309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1年海南省出岛瓜果菜监管行业分析及对策研究

    吴玲;蒙雪茹;

    蔬菜是我国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菜篮子”和“果盘子”,通过基层调研和官方数据测算,每年冬季出岛瓜果菜占海南瓜菜生产总量的60%,年出岛量稳定在500万t以上,年出岛产值达到180个亿以上,给海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瓜果菜质量安全形势,促进全省瓜果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发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文章对2021年海南省出岛瓜果菜的总体情况(瓜菜出岛品种、产地分布、时间分布、销地布局及质量监测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全面掌握海南省出岛瓜果菜行业监管情况,并针对出岛瓜果菜监管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2023年04期 v.43;No.309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