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研究论文·报告

  • 橡胶树三倍体品种的2n雌配子形成途径再鉴定

    张源源;吴桂海;龙青姨;黄肖;高新生;李维国;

    橡胶树云研77-2和云研77-4是世界上仅2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三倍体品种。前期研究认为,形成这2个三倍体品种的2n配子起源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途径,而近期多项研究暗示该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为明确形成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形成的遗传学途径,为利用橡胶树自然2n雌配子培育多倍体新品种提供参考,使用低重组频率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三倍体品种云研77-2、云研77-4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型分析,得出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并采用亲本杂合性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了2n配子传递亲本的杂合性。从10对低重组频率位点中筛选出8对在亲本间基因型为“ab×cd”“ab×cc”或“ab×ac”的位点,8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形成三倍体的2n配子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型“aa”或“bb”,2n配子在8个位点的亲本杂合性均为0,表明形成云研77-2和云研77-4的2n配子均来自母本GT1,且2n雌配子发生的遗传学途径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核复原(SDR),非之前认为的第一次减数分裂核复原(FDR)。

    2025年01期 v.45;No.33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华南稻区低纬度气候带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技术研究

    刘驰;刘伟定;张月雄;秦钢;马增凤;黄大辉;

    海南冬繁是两系不育系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普遍存在产量较低的突出问题。以两系不育系昌S为研究对象,根据华南稻区低纬度地区陵水的气候特点,分析昌S的育性敏感期,通过地域气候与种性特征耦合,创建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模式,并进行大田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陵水从1月8日至2月22日均气温低于23℃;昌S的育性敏感期是始穗前17 d开始;昌S的最佳播期是海南陵水10月20—25日播种,育性敏感期安排在次年2月3日至2月22日,2月20—25日扬花自然授粉自交结实;小面积初试,创新模式亩产300.00 kg/亩(1亩≈667 m~2),比旧模式200.00 kg/亩产量高100.00 kg/亩;通过较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356.63 kg/亩的产量。研究建立了两系不育系昌S在海南陵水的高产繁殖技术,为该类型不育系在华南稻区低纬度气候带的高产繁殖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1期 v.45;No.33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后施用不同基肥对台农1号芒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皆胜;汪志涛;杨振荣;吴然;左兴军;陆恵琼;

    以13年生台农1号芒为试材,在相近经济成本条件下,探究采果后施用不同基肥对台农1号芒生长及土壤的影响。设置CK(复合肥2.5 kg)、T_1(黄腐酸钾水溶肥2 kg+S88生物有机肥3 kg)、T_2(羊粪7.5 kg+复合肥1.25 kg),T_3(羊粪15 kg)等处理,分析采后施用不同基肥对台农1号芒秋梢生长、花穗质量、产量、果实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升秋梢的抽生数量和促进秋梢长势,但对提升台农1号芒的正常果率不显著;单施有机肥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不显著,有机肥搭配化肥一起施用能显著提升果实的品质;各处理组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_1、T_2和T_3的单株产量较CK分别提高26.59%、31.31%和25.69%;施用羊粪能显著提升土壤肥力,T_2的效果最优,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速效钾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升了42.28%、54.66%、39.35%和31.17%。以有机肥作为芒果采果后基肥,是提升果园土壤肥力、果实品质及产量的有效措施,以T_2的配比效果最明显。

    2025年01期 v.45;No.330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番石榴杂交后代叶片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黄婉莉;张朝坤;张冬敏;符喜喜;陈心怡;

    为探究番石榴杂交后代叶片表型性状分离规律,对8个番石榴杂交组合杂种后代叶片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番石榴杂交后代叶片长度、宽度、厚度和叶面积遗传优势群体遗传优势率均为负数,表现较强烈的趋小变异遗传倾向。后代叶形指数均值大部分高于中亲值,群体优势率为正数,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后代不同单株间的叶片质量性状均出现明显的分离,但后代叶片形状、颜色、上表面光滑程度、基部形状和先端形状主要遗传自亲本,群体遗传频度均大于50%。杂交后代5个叶片质量性状Shannon-Weinner指数(H')为0.69~0.94,叶片颜色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叶先端形状相对较差,叶片形状、叶片上表面光滑程度和叶基部形状处于中等水平。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杂种后代综合评价和早期鉴定果实优良性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45;No.330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Biolog Eco解析不同抗性番木瓜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曹扬;周霞;孔华;霍姗姗;李春强;谭燕华;

    番木瓜是重要的热带经济水果。由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引起的木瓜病害是木瓜属植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木瓜的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采用对海南PRSV病毒具有田间抗性的番木瓜品种(HN)以及2种易感番木瓜品种(YK和NC)为研究材料,在番木瓜接种PRSV病毒前,采集抗性植株和易感植株的根际土壤,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研究了不同抗性的番木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HN根际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稍高于YK和NC,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NC与HN以及Y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HN与YK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HN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多的碳源有7种:D-木糖/戊醛糖、L-精氨酸、吐温-40、衣康酸、1-磷酸葡萄糖、2-羟基苯甲酸、D-苹果酸;NC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多的碳源有5种:D-纤维二糖、N-乙酰基-D-葡萄糖胺、γ-羟丁酸、L-苏氨酸、腐胺;YK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较高的碳源有4种:丙酮酸甲酯、i-赤藓糖醇、α-丁酮酸、L-天门冬酰胺。说明抗性番木瓜和易感番木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这些碳源的利用能力上有特异性,长期种植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番木瓜在病毒危害时表现出不同的抗性。

    2025年01期 v.45;No.330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观赏水生植物新品种碧玉水榕的选育

    罗燕羽;黄绍力;张木清;魏利国;刘伟光;秦鹏;

    新品种繁育是未来观赏水生植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选育性状优良、造景可塑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观赏水生植物新品种,是我国观赏水生植物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以芭特水榕(Anubias barteri)为亲本,从其组培繁殖群体中通过单株选育再经组培快繁而成。新品种碧玉水榕株高12.6 cm,株幅17.3 cm,主茎半直立,叶片数20.6片,叶片椭圆形,深绿色,比对照品种芭特水榕株型更紧凑,叶片更小,分蘖性、抗逆性更强,在小于60cm的水族缸中可做主景使用,在更大的水族缸中可用于中景或点缀用。以去茎尖后新萌发的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生产组培苗,以岩棉为基质进行水培栽培,定时叶面喷雾保湿、供肥,栽培300 d左右即可成苗出货,成品植株放置于水族缸中适应水质后拆掉岩棉清洗干净即可进行造景应用。

    2025年01期 v.45;No.330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保水型包膜尿素在海南砖红壤中保水缓释效果研究

    张实玉;杨红竹;刘海林;林清火;茶正早;罗微;

    采用核壳包覆式工艺制备出膜材用量为3%、6%、9%的保水型包膜尿素,研究保水型包膜尿素在海南砖红壤中保水缓释效果。结果表明:保水型包膜尿素表面包覆形成了厚度为57.6~191.5μm的保水剂膜层。与普通尿素相比,保水型包膜尿素可减少氮素淋出速率,其首次氮素淋出率显著降低了33.04%~55.48%;随着包膜材料用量增加,保水型包膜尿素的氮素缓释性能逐渐增强。施用保水型包膜尿素可提高砖红壤的保水能力,添加保水型包膜尿素的砖红壤在30 d内土壤水分蒸发率减少7.30%~20.86%,而且增加膜材用量可提高保水型包膜尿素的保水性能。表明保水型包膜尿素在砖红壤中具有较好的保水缓释效果,且可通过调节膜材用量调控其保水缓释性能。

    2025年01期 v.45;No.330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储存时间草果干果理化特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黄梅;吴莲张;廖方平;张映萍;杨毅;练强;

    为了探究不同储存时间对草果理化特性及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储存2.5和0.5年的晾晒草果和煤烤草果为原料,对其色泽、水分含量、挥发油含量等理化特征及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存储0.5年的草果相比,存储2.5年的草果色差(?E)、红绿度(a~*)值更大,亮度(L~*)值更小,草果色泽对比度增加,越偏向黑、红色;水分含量增加,挥发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草果挥发性物质组成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但绝大部分共有物质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除反式-2癸烯醛(煤烤)相对含量接近外,其他草果挥发油主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3%)均有显著性差异。此外,与储存0.5年的草果相比,储存2.5年的草果挥发油中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更高,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则有所下降。因此,储存时间对草果色泽、水分及挥发油成分影响较大,草果香气风味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草果干果的仓储及风味草果的选择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5;No.330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油茶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比较

    陈诗琦;李逸彤;钟钦城;植嘉华;黄久香;单体江;

    为探究不同油茶品种对油茶炭疽病的抗病性表现,筛选出适合广东省河源市种植的优良油茶抗病品种,助推油茶产业健康发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油茶炭疽病菌,并进一步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病情指数法对河源市和平县引种的18个油茶品种炭疽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进一步分析其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的炭疽病发病率在0.31%~28.75%,高州油茶和红花油茶表现为近免疫,赣州油7号、华金和赣70属高抗品种。引起油茶炭疽病的病原有6种,其中灰褐斑殖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eschynomenes(占比33.33%)和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占比26.67%)为优势病原菌。综上所述,红花油茶、高州油茶、赣70、华金和赣州油7号等可作为抗油茶炭疽病的品种在河源市进行推广,该地区油茶炭疽病主要由灰褐斑殖刺盘孢与果生炭疽菌引起,可对其进行针对性防治。本研究为河源市油茶抗病品种的选择以及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1期 v.45;No.330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南岛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高圣风;王亚男;付华菲;胡生燕;刘世超;孙世伟;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胡椒瘟病是危害胡椒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侵染过程是认识病害和指导防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辣椒疫霉—胡椒”为互作对象,观察侵染过程中的病原菌和寄主细胞进行的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1)接种前,游动孢子呈圆球形,作自由游动。(2)接种后3 h,游动孢子在胡椒下胚轴表皮休止呈扁球形,大部分休止孢继续变形呈洋梨形或椭球型,少部分保持原状并萌发出短芽管;休止孢附着的寄主细胞开始被诱导活性氧迸发和胼胝质积累。(3)接种6 h,短芽管发育成末端膨大的长芽管;已侵入的菌丝沿寄主细胞间隙延伸扩展,菌丝侧面形成指状吸器结构,吸器多聚集成簇;寄主细胞在入侵菌丝位置产生大量的胼胝质积累,被入侵细胞出现显著的活性氧迸发以及细胞死亡。(4)接种24 h,入侵菌丝扩展至胡椒下胚轴的木质部,填充满髓部细胞并沿之纵向迅速扩展;在其他部位主要通过细胞间隙向四周缓慢扩展。(5)接种48 h,入侵菌丝开始从寄主细胞间隙、气孔等位置突破至植株体外形成气生菌丝。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辣椒疫霉菌侵染胡椒的细胞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辣椒疫霉—胡椒”互作,揭示胡椒瘟病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v.45;No.330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沉香害虫黄野螟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冯青;贾静静;黄伟康;吉训聪;

    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历史悠久,是珍贵药材和名贵天然香料。沉香的供应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沉香生长过程中常被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严重为害。黄野螟触角在其寄主找寻、交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明确其触角感受器类型,能为其成虫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分布以及雌雄差异进行系统观察。扫描结果显示,黄野螟成虫触角呈线状,雌虫触角长(7.71±1.72)mm,雄虫触角长(7.09±1.31)mm;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构成,鞭节有66~67个亚节;存在毛形感器(Str)、锥形感器(Sb)、刺形感器(Sch)、腔锥形感器(Sco)、鳞形感器(Ssq)、耳形感器(Sau)、B?hm氏鬃毛(Bb)共7种感器类型,其中B?hm氏鬃毛只在柄节与梗节上分布,其他6种感器分布在鞭节不同部位,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均有2种及以上的亚型。7种感器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刺形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的分布数量稍有不同,耳形感器Ⅱ型仅在雄蛾触角上发现,其余4种感器均无明显的雌雄二型性。研究结果将为黄野螟的寄主定位、配偶识别和天敌防御等行为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从而为研究黄野螟害虫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v.45;No.330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蒜素与氨基寡糖素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协同杀菌作用研究

    付欣;张媛媛;朱发娣;张静;郭永霞;冯岗;

    为提供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采用浑浊度法测定乙蒜素与氨基寡糖素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离体活性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并分别通过种子处理和盆栽试验对其协同增效组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乙蒜素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其EC_(50)值为3.11μg/mL。乙蒜素和氨基寡糖素在质量比为10∶1~2∶3时,对抑制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种子处理试验中,乙蒜素和氨基寡糖素的质量比为4∶1和5∶1的组合处理模拟病种的甜瓜出苗率最为整齐,对果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而盆栽试验发现,质量比为4∶1、5∶1和10∶1时,保护与防效均优于或与对照药剂春雷霉素相当。综上,乙蒜素和氨基寡糖素配比4∶1或者5∶1可用于防治种苗期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推荐作进一步田间试验验证。

    2025年01期 v.45;No.330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果咖啡复合饮料的研发

    万星妤;王苑竹;郑立俊;薛虹;李晶晶;朱强强;

    以冷萃咖啡液、新鲜澳洲坚果汁为主要原料,加以辅料调配,研究一款新型、营养价值高、年轻化的坚果冷萃咖啡复合饮料。采用单因素法、响应面法对配方进行设计,确定新鲜坚果汁、冷萃咖啡液、纯牛奶、赤藓糖醇的配比,得到坚果冷萃咖啡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100 mL复合饮料中,坚果冷萃咖啡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为:新鲜坚果汁52.6%、冷萃咖啡液6%、纯牛奶21.9%和赤藓糖醇2.4%,以上4个因素对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新鲜坚果汁>纯牛奶>冷萃咖啡液>赤藓糖醇;此条件下所得制品色泽均匀、甜苦味适中、伴有坚果香味、奶香味、咖啡香味。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坚果、咖啡的经济价值、食用价值,增加坚果深加工产品的多样性,推动云南咖啡产业以及坚果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2025年01期 v.45;No.330 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木耳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王文光;张翰芝;李劼;刘伟;戚飞;时静;

    为探究木耳中重金属(铅、镉、铬、砷、汞)含量情况,评估木耳中重金属污染情况,选用了陕西柞水、四川青州、云南文山、黑龙江牡丹江、吉林蛟河5个地区的木耳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了砷、铬、镉、铅、汞5种重金属在木耳中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5种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耳中砷含量0.20~0.41 mg/kg、铬含量0.15~0.36 mg/kg、镉含量0.17~0.41 mg/kg、铅含量0.11~0.42mg/kg、汞含量0.025~0.065mg/kg,5种重金属元素综合污染评价结果为安全清洁,表明木耳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

    2025年01期 v.45;No.330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遥感降水数据的海南岛台风降水多尺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许梦雨;谭运祥;李世禧;尚明;施晨晓;白磊;

    台风是导致海南地区极端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海南的台风事件在数量和强度上均呈现显著变化,海南岛上的极端降水时空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和高分辨率GSMaP遥感降水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海南岛台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海南岛受台风影响的次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但单次台风降水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在一年中,台风引起降水在海南岛西部地区(东方、乐东和昌江)和中部山区(白沙和五指山)较多,同时在空间上向周边平原和沿海地区递减,全岛多年平均台风年降水量最高超过400 mm/a。海南岛中西部山区地形对台风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夏季台风影响期地形效应对台风降水的影响大于非台风降水。在趋势上,台风降水比例呈东部和北部(儋州、临高、澄迈和海口)增加(最多可达3.45%/10 a),西部和南部(东方、乐东和三亚)减少的趋势(最多可达–3.27%/10a),这意味着海南岛平原区的极端降水风险可能加大。年内台风降水量与年内台风历时呈正相关(r=0.54),而年内台风降水与频次的正相关系数较低(r=0.30)。

    2025年01期 v.45;No.330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气象用湿度传感器性能对比分析

    崔学林;梁宝龙;黄斌;陈亮;蒲大波;

    利用2022年实验室湿度传感器检定数据,从相关性、方差齐性检验、差值分布、测量误差、标准差等方面对DHC2-A和DHC2两种湿度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DHC2-A和DHC2各检定点相关系数最大为0.48,线性相关不显著。双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得到P值0.218 8,大于检验标准0.05,DHC2-A和DHC2总体样本无显著差异;(2)DHC2-A和DHC2差值集中出现在–1%~4%处,占样本比例约为79.1%,峰度系数为0.11,偏度系数为0.68,曲线呈尖峰状和正偏离。在湿度不高于50%时,DHC2-A和DHC2测量性能非常相近,湿度在75%~95%时,DHC2-A测量值大于DHC2测量值,在95%点上差值平均值为4.5%。(3)DHC2-A测量误差集中在±2%之间,占总样本的89.6%,在95%湿度点上,DHC2误差平均值比DHC2-A小4.51%。DHC2和DHC2-A标准差在各检定点相近。(4)我国湿润地区宜安装DHC2-A型,半湿润地区安装DHC2和DHC2-A均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宜安装DHC2型,这有利于气象台站合理使用湿度传感器,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2025年01期 v.45;No.330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十二五”以来香蕉产业发展与科研状况分析

    姜成君;赵艳;王丽霞;宋可欣;黄思豪;何应对;

    香蕉作为热带水果,在我国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文章从“十二五”规划提出至今,通过CNKI(CNKI收录硕士、博士论文文献、期刊论文)、维普网、Citexs(数据来源于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SCI)、国家统计局、国家香蕉产业体系平台、智慧三农等进行文献、数据查询,对我国“十二五”以来香蕉产业发展现状、热带农业政策、研究单位、研究方向、基金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十二五”规划以来,中国香蕉产业呈现出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呈现一定波动增长态势;在研究领域上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在香蕉病虫害、保鲜、加工方面具有显著研究成果。此外,“十二五”以来支撑香蕉产业科技项目基金渠道更多且资金量增加,香蕉领域的科研成果为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025年01期 v.45;No.330 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社团参与热区乡村振兴的SWOT分析及对策

    仲天娇;刘倩;颜鸿钰;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热区省份的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较高,在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下,热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热区范围内的科技社团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科技力量参与热区乡村振兴。本文结合热区特色以及科技社团的组织特性、功能定位、政策环境等,对科技社团参与热区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其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思考。

    2025年01期 v.45;No.330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国甘蔗收割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李明春;张顺生;李啸宇;王润章;小依;郭家文;

    甘蔗收获工序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工序,现阶段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仍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制约了甘蔗产业的发展。在系统性总结中国甘蔗收获机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甘蔗收割机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切段式甘蔗收割机和分步式甘蔗收获机具的研究进展和推广应用及存在问题,提出未来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发展趋势和方向,重点是宜机化改造、农机与品种、农艺、信息及农资多维度融合、多种收割方式并存,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2025年01期 v.45;No.330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园艺新型栽培介质的发展及展望

    甄云楠;薛荟;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土壤栽培方式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园艺新型栽培介质的开发,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园艺新型栽培介质的发展现状,包括有机介质、无机介质以及复合介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新型栽培介质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此外,还分析了当前新型栽培介质面临的挑战,如成本效益、标准化生产和市场接受度等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综合分析,旨在为园艺新型栽培介质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025年01期 v.45;No.330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在植物发育和抗逆研究中的应用

    马展;鲁祎莹;于飞;刘启凤;梁晓宇;张宇;

    植物利用多样化的细胞类型和复杂的调节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植物研究中,以揭示单细胞水平上复杂的生物学关系。通过概述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发育和抗逆研究中的应用,总结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方向,为该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45;No.330 14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带农业科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订阅

    <正>《热带农业科学》(月刊)于1980年创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196/CN 46-1038/S。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代号 BM8913,国内邮发代号84-31。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被国内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国学术出版网络总库、万方数据、龙源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国外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庳(日)收录;荣获“中国农业期刊优秀期刊”“中国农业期刊优秀团队”;新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复合影响因子0.918、综舍影响因子0.670。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订阅期刊。

    2025年01期 v.45;No.330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