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静远;陈怡;孔华;郭运玲;贾瑞宗;
油莎豆播种期长、产量高,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块茎器官中积累大量油脂的特种经济作物,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莎豆的品质和产量,积极筛选和鉴定相关的抗性基因,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以油莎豆热研1号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油莎豆脱水素基因CeDHN1包含完整ORF在内的708 bp 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CeDHN1预测编码23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5.97 kDa,等电点为5.2,总平均疏水指数为-1.383,不稳定系数为42.81,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CeDHN1蛋白含有3个保守区域,即2个K片段和一个S片段,属于SKn型脱水素。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eDHN1定位在烟草叶片的细胞核。qRT-PCR分析显示,CeDHN1在油莎豆的根中的表达丰度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这些结果将为下一步的功能鉴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年07期 v.45;No.33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董金龙;周熠玮;张其生;朱根发;刘金梅;
花叶芋新品种白雪皇后(Caladium bicolor Snow Queen)是以白色恋人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 Candium)为母本,心相印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 Heart to Heart)为父本进行杂交而来,该品种为小株型白色系列花叶芋新品种,株高20.6 cm、株幅28.0 cm,分芽数5.1个,叶片数13.6枚;叶柄直立,长11.6 cm;叶片盾状心形,新叶白色,长15.1 cm、宽10.6 cm,叶脉白色。与对照品种白色恋人花叶芋相比,株型更紧凑,株高减少51.9%,株幅减少19.6%,叶色更纯,成品更易运输。
2025年07期 v.45;No.336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冯世鑫;潘丽梅;覃雅;闫志刚;韦莹;张占江;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黄花蒿高质量生产,提高土壤酶活性,缓减化感作用和施肥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无机复合肥为对照,探讨4种复合菌剂对黄花蒿生长、抗疟活性成分青蒿素、黄酮、青蒿酸、多酚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复合菌剂能明显促进黄花蒿茎粗增大、降低株高,以硝硅菌复合菌剂(T_3)效果最为明显。(2)复合菌剂处理,对二级分枝、叶面积和叶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叶片中的青蒿素、黄酮、青蒿酸抗疟活性成分含量,以T_4(丛枝菌根菌+荧光假单胞菌)复合菌剂效果较好;复合菌剂处理叶产量比对照提高29.43%、青蒿素量提高33.79%、抗疟相关成分总量提高43.69%。(3)与对照相比,复合菌剂均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含量的提升,提高土壤酶活性,活化的程度与菌剂的种类有关。从土壤微生物数量来看,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细菌/真菌比值均以T_3最大;而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指标则以T_4最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多及细菌/真菌比值增大反映出土壤微生物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土壤酶活性指标高低直接体现土壤被活化的程度。喀斯特山区黄花蒿集约化生产,使用含有丛枝菌根菌+荧光假单胞菌的复合菌剂,能有效地促进叶片产量及青蒿素等抗疟相关成分含量的提高;活化土壤,减轻土壤环境风险。
2025年07期 v.45;No.336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姚继涛;赵雅琦;祖超;杨建峰;李志刚;王灿;
以传统化学方法测得的海南省琼海市大路镇72个胡椒园砖红壤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基础,同时测得土壤近红外光谱,采用K折交叉验证,偏最小二乘算法,加权平滑处理,用MSC(散射校正)进行归一化,用光谱微分处理并二阶求导进行光谱模型预处理,进而建立基于PLS的土壤养分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对拟合效果开展评价,相对分析误差(RPD)、集均方根误差(RMSEP)和相对误差(RE)对预测结果开展评价。结果表明:采用PLS拟合方法构建的不同土壤养分近红外光谱模型效果较好,其R~2为0.96~0.99;但不同养分之间模型预测效果存在差异,全量养分预测效果远好于速效养分,二者RDP值分别为1.28~2.16和0.71~0.83,其中全磷养分预测效果最好(RDP为2.16),其次为全氮(RDP为1.72)。上述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构建的全氮、全磷等养分模型用于预测效果更佳。
2025年07期 v.45;No.336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秀梅;廖承飞;金杰;雷虓;韩学琴;
在辣木枝叶中分别添加玉米面、饲料发酵剂、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青贮秸秆专用发酵剂进行青贮,分析5种添加剂对辣木枝叶青贮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的影响,以不使用添加剂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的辣木枝叶青贮感官品质评价效果较好,干物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较其他3组高,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p>0.05),乳酸含量相对较高,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丙酸含量较低(p<0.05);6种处理均未检测出丁酸;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组氨态氮含量、pH较对照组低(p<0.05)。综合考虑,添加玉米面、中农博特青贮发酵剂、秸秆降解剂可获得品质较好的辣木枝叶青贮料。
2025年07期 v.45;No.336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佃锶佳;侯立恒;朱泉凯;黄淑芬;彭智斌;
通过氨基酸水溶肥、腐植酸水溶肥、海藻有机水溶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4种水溶肥在燕窝果生产上的田间应用试验,探索叶面追施不同水溶肥对海南燕窝果产量和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叶面追施水溶肥,有利于提高燕窝果的产量和商品性,从而增加燕窝果生产的经济效益。分别增施4种水溶肥在燕窝果产量上表现无明显差异,而在商品性方面表现不一,经济效益与商品性成正比,商品性好,增收效果更明显。其中追施氨基酸水溶肥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优,海藻有机水溶肥次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水溶肥。
2025年07期 v.45;No.33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蒋仁娇;吴健雄;詹园凤;党选民;马跃;刘青;
为筛选出适宜广州地区割蔓再生栽培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以琼香、美月、玲珑、热研黑宝、琼丽为试验品种,以广州地区主导品种未割蔓的琼丽为对照(CK),研究割蔓再生处理对不同小果型西瓜品种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及叶片中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美月根系活力最高,为69.61μg/(mL·g·h),较对照高62.45%;热研黑宝叶片中SPAD值较琼丽(CK)增加9.70%;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琼丽(CK)增加6.79%;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琼丽(CK)增加5.88%;叶片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琼丽(CK)降低了76.31%;叶片中CAT、SOD、POD活性分别较对照高627.98%,219.90%、15.61%;根系活力较对照高出34.17%;亩产量为2 925.97kg,较对照高出12.46%。综合考虑果实品质、产量、丙二醛、酶活性及根系活力等因素,热研黑宝西瓜品种在广州地区表现最佳,适宜用于割蔓再生栽培。研究为西瓜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栽培管理策略,为西瓜割蔓再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45;No.336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卫国;陆海燕;冯宇;苏远玉;黄超兴;冯世鑫;
以一年生幼龄土茯苓实生杯苗为材料,通过遮阳处理,研究遮光度30%、50%、70%、90%和全光照对其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土茯苓生产、幼苗光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遮阳处理对幼龄土茯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在遮光度70%时叶面积和分生新芽数增多;而在遮光度50%条件下,植株的生物量明显提高。(2)随着遮光度的增加,叶片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Chl)均显著升高,Chla/Chlb和Car/Chl明显降低。(3)随着遮光度的增加,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而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则降低;调节遮光度可增加幼龄土茯苓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在适度遮光度下,捕获光量子用于光合作用的能力得到增强。(4)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F_v、F_v/F_m、F_v/F_o随着遮光度的增加先升后降;热耗散的电子比率(Phi-Do)则随着遮光度增加呈下降趋势;遮光度70%的光环境更有利于提高PSⅡ反应中心能量捕捉效率,增强光合电子传递能力,降低光合作用中辐射能量的耗散,提高土茯苓幼苗的光合效率。幼龄土茯苓耐荫性强,利用强光的能力弱,在遮光度为50%~70%的光环境下生长良好,此时叶绿素光合效率明显提高。
2025年07期 v.45;No.336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赵海英;刘致远;曹际玲;
为探究不同品种玉米对纳米银的响应差异,选取糯玉米中糯1号(ZN1)和甜玉米金甜顺666(JTS666)两个常规种植玉米品种,模拟不同纳米银水平(0、1、10、50 mg/kg)土壤,利用盆栽试验分析了玉米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特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玉米植株对纳米银的耐性。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玉米生长产生了低促高抑的毒物兴奋效应,随着纳米银浓度升高,玉米幼苗生长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低浓度纳米银(1 mg/kg)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高浓度纳米银(50 mg/kg)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糯玉米ZN1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降幅大于甜玉米JTS666;随着纳米银浓度升高,2个品种玉米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根部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增加后下降,糯玉米ZN1叶片的POD活性显著下降,甜玉米JTS666叶片的POD活性显著升高,且高于糯玉米ZN1;耐性综合评价结果发现,甜玉米JTS666对纳米银的耐性大于糯玉米ZN1。甜玉米JTS666在高浓度纳米银环境中的适应性较强。
2025年07期 v.45;No.336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和国优;张义杰;王振充;白来远;瞿晓莉;孔垂思;
为探究胡椒根腐病发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差异。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真菌群落与胡椒根腐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发病植株,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的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养分含量显著提升,同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显著增强;健康植株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发病植株,但在丰富度方面二者并未显示出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被孢霉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而子囊菌门和球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发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的Fusarium、Saitozyma、Mortierella、Ramophialophora等真菌相对丰度较健康植株均有所增加,其中Fusarium增加了11.44%,Saitozyma增加了4.64%,Mortierella增加了5.10%,Ramophialophora增加了2.14%。此外,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影响胡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与Mortierella、Dokmaia、Saitozym和Ophiosphaerella等真菌的变化密切相关。综上所述,胡椒根际土壤中Fusarium、Saitozyma、Mortierella、Ramophialophora等真菌相对丰度的增加,以及土壤营养失衡和酶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胡椒根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为胡椒根腐病绿色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45;No.336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覃江梅;宋春茶;成美华;陈红松;蔡晓燕;覃武;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mith、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对当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明确3种重大迁飞性害虫在广西沿海地区的种群动态,有助于揭示其在我国的迁飞规律,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广西东兴市利用高空测报灯对3种重大迁飞性害虫进行诱集,并对3种害虫的发生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空测报灯下,黏虫和稻纵卷叶螟的诱集量远高于草地贪夜蛾,虫量发生季节性差异明显,大部分虫量诱集于春季的3—5月;稻纵卷叶螟高空测报灯下出现3次高峰,分别为9月中旬、4月上旬及5月上旬,其中5月上旬诱虫量最高;黏虫高峰期出现在3月初至3月中旬,峰值呈现双峰型,高峰日出现在3月17日(1 027头);草地贪夜蛾虽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现2个高峰,但峰值不高。总体上,3种迁飞性害虫的种群发生量差异较大,草地贪夜蛾的诱集量最低,迁飞高峰期集中于春季,但高峰期出现时间错开,黏虫最早(3月),其次为稻纵卷叶螟(4月),草地贪夜蛾最晚(5月),相关部门可根据害虫的种群动态,在3种害虫相应的高发期进行重点监测与防控。
2025年07期 v.45;No.33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瑢;黄杰;吴文迪;何龙飞;肖冬;王爱勤;
探究不同烘干温度对葛根根兜品质的影响,为加工企业在品种和最佳干燥温度的选择上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收集了12个品种的新鲜葛块根,保留根蔸部分,分别在60、70、8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处理,测定其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总黄酮及蛋白质的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收集的12个葛根品种根蔸的5项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下葛根根蔸的品质差异显著(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品种的品质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最佳烘干温度不一致,10、16、19和20号品种在60℃温度处理下烘干所得成品品质较好;2号在70℃温度处理下烘干所得成品品质较好;3、6、8、11、13、17和18号在80℃温度处理下所得成品品质较好;此外,10号品种在3个温度处理下的品质均最佳。不同烘干温度对葛根根蔸的品质影响较大,且品种之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品种的最佳烘干温度不同,为加工企业提供参考借鉴;利用隶属函数法得出10号品种根蔸在3个烘干温度下的品质均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优质葛资源进行推广和开发。
2025年07期 v.45;No.336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长君;郭素霞;程志号;曾学蔚;吴琼;
三江大蕉是新筛选和培育的海南地方品种,具有果形独特、口感好、糖酸比高、抗叶斑病等特点,对特色蕉产业发展和品种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三江大蕉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三江大蕉总可溶糖含量(157.02±0.25)mg/g、甜度值(163.42±0.07)略高于巴西蕉[(152.48±1.87)mg/g和(160.23±2.07)],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金粉1号[(124.62±6.61)mg/g和(129.4±6.12)];总酸含量(4.54±0.08)mg/g,高于巴西蕉的(4.38±0.23)mg/g,但显著低于金粉1号(6.97±0.17)mg/g;糖酸比(34.6±0.66)、甜酸比(36.01±0.67),高于巴西蕉[(33.79±0.24)和(35.51±0.22)],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金粉1号[(17.88±0.75)和(18.56±0.66)]。三江大蕉果实以蔗糖为主,占总糖(52.04±0.87)%;果糖含量(33.64±0.32)mg/g,显著高于巴西蕉的(30.97±0.38)mg/g和金粉1号的(25.03±0.64)mg/g。三江大蕉中,占总酸比例较高的有机酸依次为苹果酸[(29.2±1.17)%]、柠檬酸[(18.96±1.24)%]、草酸[(11.3±0.69)%]、酒石酸[(7.27±0.51)%]、琥珀酸[(6.26±0.59)%]、乳酸[(5.21±0.11)%]、富马酸[(4.67±0.08)%]。综上,三江大蕉糖、酸含量接近巴西蕉,且有机酸组分丰富,糖酸比、甜酸比显著高于金粉1号,是一种高糖、低酸、口感和风味较好的特色蕉新品种。
2025年07期 v.45;No.336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曾绘锦;王若芸;李珊;
利用1991—2020年普洱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数据、烤烟单产数据和生育期资料,计算不同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分别基于气候适宜度和关键气象因子构建普洱烤烟主产区产量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产量预报方法的回代和预报检验情况。结果显示:(1)基于气候适宜度和关键气象因子的普洱烤烟产量趋势动态预报模型平均预测准确率超过82.0%,能够满足烤烟产量趋势预测和单产预报的实际应用需求。(2)进行产量趋势预报时,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模型对烤烟产量丰歉预报值预测的准确率为55%,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模型准确率为60%。(3)在烤烟单产预报方面,2种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基本都在92%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预报模型预报单产与实际单产拟合R~2分别为0.961 78、0.961 80、0.958 42和0.956 02,基于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型的拟合R~2分别为0.959 93、0.915 70、0.936 89和0.712 56,均通过p<0.05的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预报模型的准确率在回测检验和外推预报检验中的结果相较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预报模型有着变幅小稳定性更高的优势。
2025年07期 v.45;No.336 8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勇桦;杨勤东;杨颖;黄睿;聂龙;
以茶树花为主要原料,探究魔芋胶与卡拉胶的配比、混合凝胶、白砂糖、柠檬酸以及茶树花滤液的添加量对果冻感官品质及凝胶特性的影响。进而应用响应面法确定茶树花果冻的最佳配方,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同时运用电子鼻和质构仪与市售果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茶树花果冻的最佳配方为魔芋胶与卡拉胶质量配比1∶5,混合凝胶0.80%、白砂糖8.00%、柠檬酸0.08%、茶树花滤液16%,此条件下得到的茶树花果冻对总还原力、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电子鼻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风味特征;质构分析结果表明,以最佳配方生产的茶树花果冻不仅在感官评分上显著高于市售产品(p<0.05),而且在凝胶强度和硬度等质构特性上也表现更佳。
2025年07期 v.45;No.336 9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远鹏;张燕;白菊仙;丁莉;刘倩;李杨雁;
香蕉产业是云南水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云南省香蕉产业发展现状,以构建SWOT矩阵为主,对云南省香蕉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战略调色板理论为辅,分析云南香蕉产业所处商业环境类型,探究云南香蕉产业的发展潜力,并对云南香蕉产业发展提出应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行智能农业技术建设标准化香蕉园,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响应政策建设“三品一标”基地,优化物流冷链包装,利用证书优势扩大进出口市场,加强合作与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2025年07期 v.45;No.336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奕嘉;田童;谢龙缘;张兆慧;于佳;仲天娇;
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国家公园建设中社区居民参与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实践策略,以实现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协同共进的理想格局。通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借助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法,系统探究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重点解析其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政策效益的差异化认知特征。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对于国家公园效益的认知呈现显著层级特征,其重视程度依次为经济效益(物质利益)>生态效益(环境保护)>社会文化效益(文化传承)>政策效益(制度参与),反映出居民对物质利益和生态保护的重视,但对政策层面的认知与参与较弱。(2)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参与意愿表现出明显的维度差异,在经济效益方面,因分配机制不透明而存在参与顾虑;在生态和社会文化领域虽有较高参与热情但缺乏参与的持续性;政策维度方面,则因参与渠道不畅和效能感低而导致参与意愿薄弱。基于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四维优化路径:建立透明化的社区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激励体系,创新参与式的文化传承模式,构建制度化的政策参与渠道。本研究可为系统提升居民参与质量,实现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实践指导。
2025年07期 v.45;No.336 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桂香;李锐坚;
木棉Bombax ceiba是广州市市花,其物候对区域气候研究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1981—2010年从化站物候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利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30年广州木棉花期的物候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广州木棉平均花期为32.0 d,30年间始花期提前趋势最显著,每10年提前12.5 d;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提前8.9和6.0 d。木棉始花期的突变发生于1989年,盛花期的突变发生于1994年。气温对始花期早晚的影响最强,日照次之,降水量影响最弱,其中2月份的气候因子对始花期的影响最大。3月的气候因子对花期长度的影响最显著,花期长度与3月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
2025年07期 v.45;No.336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郑康华;胡丹心;何文祥;熊春妮;林淮;朱大明;
广州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大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许多外来物种入侵的热点地区。为摸清部分城市公园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采用样方法对广州市21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07科256属339种,其中,乔木层植物隶属于53科108属,灌木层植物隶属于54科98属,草本层植物隶属于40科80属。森林公园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Simpson、Margalef指数均显著高于湿地公园,Pielou指数则低于湿地公园,草本层反之。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高于草本层,Margalef指数则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依次递减,Pielou指数表现为灌木层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郁闭度与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存在线性关系。同时,本次调查记录外来入侵植物22种,这些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热带美洲。本次调查不仅了解了调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还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分布,为城市植物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基础,为制定针对性的入侵物种防护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7期 v.45;No.336 13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