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耕作与栽培

  • 橡胶树新型高浓度专用肥研制及施用效果研究

    刘俊良;华元刚;刘海林;黄飞;贾笑英;罗微;林钊沐;李智全;

    针对橡胶树专用肥多为低浓度肥料,养分含量低,运输成本和施肥劳力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橡胶树新型高浓度专用肥,并采用生产型对比法进行肥料效应试验。连续3年观测橡胶树产量、增粗、树体营养及胶园土壤养分含量等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橡胶树新型高浓度专用肥比常规施肥使开割树产量增加117.9 kg/hm~2,平均增幅为8.90%,中小苗增粗增加了0.45 cm/株,平均增幅为8.28%,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树体营养方面,试验区整体上略优于对照区;胶园土壤养分方面,试验与对照的全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及pH基本相等,差异较小。

    2021年01期 v.41;No.28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肥量对巴西香蕉二级苗生长的影响

    刘永霞;孙长君;何应对;王丽霞;王必尊;吴琼;

    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全椰糠基质栽培的香蕉二级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有利于香蕉二级苗生长的施肥量。以巴西组培苗为试材,肥料选用复合肥,设4个施肥处理,即:0、1、2、3 g/株(T1、T2、T3、T4),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香蕉二级苗农艺性状、生物量及光合参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明显促进了香蕉苗的叶长、叶宽及假茎高、假茎粗及生物量等,其中以T3处理效果最佳,T4处理次之,T1处理最差;二级苗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变化趋势相似,其中以T3处理的数值最高,T1处理的最低,胞间CO_2浓度的数值则相反。在全椰康基质栽培的香蕉二级苗管理期间,T3处理即施肥量以2 g/株的香蕉二级苗长势最好。

    2021年01期 v.41;No.282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苗期施硒对香蕉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洁云;吴艳艳;牟海飞;彭嘉宇;田青兰;雷显跃;韦绍龙;张英俊;黄素梅;黄伟华;

    为了探索施硒对香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施硒类型和浓度,以Na_2SeO_4(5 mg/kg,Se1;10mg/kg,Se2)和Na_2SeO_3(5 mg/kg,Se3;10 mg/kg,Se4)为硒源开展香蕉苗期施硒试验,分别在硒处理30、60 d时测量植株株高、茎基围、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植株根、茎、叶硒含量。60 d后将香蕉苗从育苗盆中移出,种植于大田,在香蕉果实采收期测量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Se3处理对香蕉苗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Se4处理对香蕉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Na_2SeO_4处理硒主要集中在植株的叶片和根部,Na_2SeO_3处理硒主要集中在植株的根部。Se1处理香蕉单株产量及单果重显著高于CK。各施硒处理香蕉果实中的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Se1处理钾含量比CK高51.62%。苗期施用Se2、Se3、Se4处理果实中硒含量均显著高于CK。苗期施硒能促进香蕉果实中可溶性糖、钾以及硒含量的增加,同时降低总酸含量。Na_2SeO_4处理较Na_2SeO_3更易向香蕉苗叶片转移,但Na_2SeO_3处理果实中硒积累的效果优于Na_2SeO_4。

    2021年01期 v.41;No.282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检测条件下水稻陈种发芽的比较分析

    颜晓晖;

    以杂交水稻Ⅱ优明118陈种为材料,以发芽温度和发芽介质2个关键条件为变量,通过设置不同的条件组合进行比较试验,观察发芽温度和介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选出最适宜水稻陈种发芽质量检测的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在沙床和纸两种不同发芽介质上,水稻陈种发芽率一样;在参试的5个不同温控,水稻陈种发芽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20~30℃变温发芽率最高,30℃恒温次之;在参试的10个检测条件中,于20~30℃变温沙床下,模拟种子发芽的自然环境,发芽率最高,是水稻陈种优先的发芽条件组合,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发芽检测数据。

    2021年01期 v.41;No.28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花魔芋间作糯玉米的高产高效模式分析

    赵大伟;刘炜林;青方具;陈瑞;徐杰;孟凡来;杨童舒;

    为探讨不同栽种规格的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和发掘高产高效间作模式,对花魔芋单作,糯玉米单作和15种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进行了产量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可行,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不同间作模式产量和经济效益不同,其中处理6 (三间单,株距40 cm)的魔芋产量(27 941.18 kg/hm~2)最高,经济效益(134 783.86元/hm~2)也最高,综合评价可知,处理6 (三间单,株距40 cm)的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最合理。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推广高产高效花魔芋间作糯玉米模式提供有利依据。

    2021年01期 v.41;No.282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林子龙;郭其茂;陈根辉;黄艳霞;

    为了筛选甘薯最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6种不同肥配施对龙紫9号和龙薯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产量,两个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龙薯9号产量高于龙紫9号;不同肥料处理间甘薯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龙紫9号在施用有机肥1620kg/hm~2、复合肥420kg/hm~2;龙薯9号在施用有机肥2 700kg/hm~2、复合肥300kg/hm~2时,鲜薯产量最高,分别为43.68和49.46 t/hm~2。

    2021年01期 v.41;No.282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早春节瓜通风性小拱棚及栽培技术研究

    乔燕春;彭家柱;刘玉平;何国平;夏秀娴;张素平;

    从早春栽培节瓜的通风性小拱棚研制入手,包括通风口、材质大小及栽培区管理等,从品种筛选、种子处理、培育壮苗、田间生产管理、采收、建立档案等方面研究珠江滩涂地区早春节瓜小拱棚生产技术,研制的早春节瓜通风性小拱棚及配套栽培技术适合在冬季霜期短、回春快的地区推广应用。

    2021年01期 v.41;No.282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与品种资源

  • 五个嘉宝果品种在海口地区的引种适应性

    张琪昕;肖贝文;王俊龙;谭文丽;李建华;刘俊良;冯俊;

    自2018年5月以来,对福冈、沙巴、四季红妃、沙巴、阿根廷树葡萄5个嘉宝果品种开展引种栽培试验。引种栽培结果显示: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引种成活率可达88%以上;5个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整体生长趋势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2~8月气温较高、降水多树体生长较快,树干径围、树冠直径生长最快的是福冈,株高生长最快的是沙巴;调查时正遇暖冬,故9~12月树体仍会缓慢生长。结果树龄因品种而异,开花结果的品种是沙巴、四季红妃和福冈,但果实品质表现较好的是沙巴、四季红妃,单果均重分别达8和5 g,可溶性糖含量高,分别为13.3%和11.4%,可在海口地区栽培推广。福冈的单果均重最大、镁含量最高,分别达9 g和192 mg/kg,但酸度大,建议作为备选品种。

    2021年01期 v.41;No.282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广州校园自生草本地被植物的适应性与园林应用分析

    官政婧;陈晓婉;郑焯玲;欧倩鹭;廖舒茗;冯志坚;

    近年来,低维护和低成本园林的建设,让人们开始关注以往被称为"杂草"的自生植物,这类植物环境适应力强且养护成本低,在低维护园林的建设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以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绿地为调查样地,对自生草本地被植物种类及其生长规律进行调研,结合文献研究和调研结果筛选出59种植物,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适应能力和观赏价值2个层面建立园林应用评价体系,并根据评分按比例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最后对每个等级的园林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根据分析结果,海芋等6种植物应用价值优秀,叶下珠等12种植物应用价值良好,红马蹄草等12种植物应用价值一般,铁苋菜等31种植物应用价值差。

    2021年01期 v.41;No.282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广州地区适合雨水花园应用的植物综合评价

    曾凤;邢景景;谭广文;

    结合已有基础资料对广州地区13处海绵型绿地开展现状调查。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建立雨水花园植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耐涝性、污染吸附净化能力、抗旱性、对雨水的截流作用和绿化美化特性5个指标对雨水花园植物选择具有重要影响;74种应用较多的植物可分为4个等级,其中落羽杉、黄金榕、鸢尾等13种为1级,是广州地区雨水花园首选植物;朱蕉、合果芋、龙船花等7种为4级,是建设雨水花园的慎选植物;其余植物根据雨水花园构造分区科学配植。本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及华南地区雨水花园景观营造提供理论支撑。

    2021年01期 v.41;No.28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贮藏保鲜

  • 新型生物复合缓释型保鲜剂对印度红瓜保鲜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区仲甜;杨淑芳;王璐;蒋侬辉;梁凯庭;杨奇平;

    研究自制的新型生物复合缓释型保鲜剂对印度红瓜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该保鲜剂可以较好地维持印度红瓜果实的色泽和营养物质,延长货架期;高释放速率的香樟叶提取物,可以有效地发挥保鲜剂的杀菌和抗氧化能力,减少印度红瓜的腐败微生物滋生,延缓果实品质下降,从而延长印度红瓜果实贮藏时间,保鲜效果较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环境温度4℃,相对湿度40%和吸附剂的比例1∶1为新型保鲜剂最佳作用条件。

    2021年01期 v.41;No.282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乙烯利处理对采后宝岛蕉果实后熟期品质的影响

    魏军亚;耿沙;刘跃威;程石;刘德兵;魏守兴;

    以七成熟的宝岛蕉为试材,研究200μg/mL乙烯利处理对采后宝岛蕉果实后熟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宝岛蕉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色泽由绿转黄,总叶绿素含量下降,果皮膜透性增加,硬度、淀粉含量、VC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果实达到最佳食用期;相比于对照,乙烯利处理可加速果实的后熟,且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在相同的贮存期间,其处理的宝岛蕉成熟度高,外皮色泽相对较好,果实含糖量高,风味、营养价值较好。

    2021年01期 v.41;No.282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两种保鲜方法下2个品种红毛丹果实品质的比较

    王宁;谭文丽;王春燕;崔志富;

    以2个品种红毛丹冷藏保鲜和留树保鲜果实为材料,分析不同保鲜方法处理的果实品质变化,并比较保鲜效果。结果显示:随着保鲜时间的延长,留树保鲜果实L、a、b值、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呈现升降交替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冷藏保鲜果实的上述品质指标均呈不断下降的变化;留树保鲜处理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优于冷藏保鲜处理;相同条件下,BR-5比BR-6更耐贮。

    2021年01期 v.41;No.282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冷藏保鲜BR-5和BR-6红毛丹果实品质的变化

    王平;王春燕;钟秀娟;崔志富;谭文丽;

    以BR-5和BR-6红毛丹10℃冷藏保鲜果实为材料,分析了不同保鲜时间内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藏保鲜时间的延长,两个品种红毛丹果实L、a、b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和可滴定酸含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但h值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果实糖酸比呈升高趋势,BR-5红毛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大于BR-6,果实VC和可滴定酸无显著差异。当冷藏保鲜7 d时,两个品种红毛丹果实品质较好,从果实外观品质变化来看,BR-6比BR-5更耐贮藏,当冷藏保鲜7~28 d时,果实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至完全失去商用价值。

    2021年01期 v.41;No.28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嘉宝果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杨淑芳;区仲甜;梁凯庭;王璐;

    综述了嘉宝果采后衰老表现、呼吸作用、内含物浓度变化和抗氧化活性变化,从物理和化学2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嘉宝果采后贮藏保鲜主要方法,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以期为嘉宝果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1年01期 v.41;No.282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黄蓝粘虫板对套种爬地蓝果园害虫的诱杀效果

    姚文;林文忠;武竞超;尤桂春;梁超凡;

    为研究黄蓝粘虫板在套种爬地蓝果园一天各时段不同高度下诱杀害虫的效果,以离地(爬地蓝匍匐层高度) 0.5、1.0、1.5和2.0 m处悬挂黄色和蓝色粘虫板,测定黄蓝板诱集害虫的种类与数量。结果表明,不同悬挂高度黄板和蓝板对害虫诱杀效果不同,黄板在诱杀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上好于蓝板,以悬挂高度0.5 m诱杀效果最佳。一天各时段下,黄板对粉虱、实蝇引诱效果明显好于蓝板,蓝板对蓟马引诱效果优于黄板,表明粉虱、实蝇具有趋黄性,蓟马则具有趋蓝性。了解套种爬地蓝果园害虫一天各时段活动规律,可为生草果园虫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21年01期 v.41;No.282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茶窖中微生物群落分布多样性及普洱茶内生菌和茶品质的研究

    杨瑞娟;王桥美;彭文书;赵苗苗;李梅;严亮;

    为了探究茶窖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建立普洱茶茶窖微生物库,明确普洱生茶由于不同的存放环境而造成的茶品质差异的原因,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技术和测序技术,对从茶窖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和茶叶内生菌进行了培养和分子鉴定,并通过感官测评和成分检测对茶品质进行了判定。结果显示,在茶窖环境中经分离纯化共得到157株细菌、119株真菌和163株茶叶内生菌。茶窖中长期累积的菌斑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为曲霉属,数量最多的是黑曲霉。普洱茶的重金属、农残、致病菌、水分、总灰分和水浸出物均符合国家标准,存放两年后,相比于自然环境存放的普洱茶,窖藏的普洱茶的茶多糖、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增高,而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茶多酚、儿茶素和茶红素的含量降低。研究表明曲霉属,尤其是黑曲霉,可能对普洱茶品质的转化影响很大。本研究可以为普洱茶窖藏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21年01期 v.41;No.282 97-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南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

    吕宝乾;郭安平;卢辉;苏豪;唐继洪;

    为快速准确监测预警南繁作物有害生物,针对南繁区监测预警技术的短板,将南繁区现有的技术和信息化数据加以整合,初步构建了监测预警体系。系统由监测平台、测报平台、检测与鉴定、数据查询和诊断网络5个基本功能模块构成。总结了南繁区现有的诱控监测、昆虫雷达、远程监测、数学模型、生态位模型及气候模型等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情况,形成一套南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并提出了强化人才培训、完善制度构建及创新监测预警技术3方面的建议。

    2021年01期 v.41;No.282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与经济

  • 滇重楼叶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杨青;李甜甜;杨羚钰;茹瑞红;陈显梅;

    为优化滇重楼叶片多糖提取工艺,采用热水辅助,单因素和正交设计优化,探索滇重楼叶片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滇重楼叶片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时间30 min、温度90℃、液料比80∶1、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滇重楼叶片多糖提取率为6.55%。

    2021年01期 v.41;No.282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山地五月茶黄酮提取工艺

    范春雅;樊雪琼;郭教玲;谢世莹;李娟;周丹;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地五月茶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山地五月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软件分析,确定山地五月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山地五月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7%、料液比1∶39、提取温度84℃、加热回流提取100 min,黄酮得率为(0.118 9±0.02)。通过响应面法建立山地五月茶黄酮的提取工艺,为山地五月茶的资源利用、研究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01期 v.41;No.282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牛奶咖啡饮料的研制

    杨豪;徐秋玲;龚加顺;李凌飞;宋爽;

    以咖啡豆提取液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咖啡提取液添加量、全脂奶粉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稀奶油添加量对牛奶咖啡饮料感官评价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牛奶咖啡饮料配方,同时研究复合乳化稳定剂硬脂酰乳酸钠、单甘脂、蔗糖酯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牛奶咖啡饮料配方为咖啡提取液25 mL、全脂奶粉15 g、白砂糖4.5 g、稀奶油2 g,单体乳化剂复配组合为蔗糖酯0.15%、单甘酯0.10%、硬脂酰乳酸钠0.15%、,在此配方条件下牛奶咖啡饮料感官评分最高,制得的牛奶咖啡饮料稳定性较好。

    2021年01期 v.41;No.282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省荔枝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廉江市良垌镇为例

    高恒宽;徐天成;郑丽;

    良垌镇是广东省湛江市重要的荔枝生产大镇,荔枝产业是良垌镇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良垌镇荔枝产区,大致将所有的果农归纳为零散经营型农民、兼业经营型农民和专业化经营型农民3种类型,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荔枝果农,对其种植规模、技术水平、经营方式、种植效益等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对影响良垌镇荔枝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如管理水平、技术获取渠道、产业形成推动因素和销售渠道等进行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2021年01期 v.41;No.282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下载次数:8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热带农业科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订阅

    <正>《热带农业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被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出版网络总库、万方数据、龙源期刊数据库等收录。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CN 46-1038/S,ISSN 1009-2196。

    2021年01期 v.41;No.282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