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阳光;张文慧;陈国爱;郭邦利;
以杂交魔芋球茎为外植体,以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的MS为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魔芋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增殖、分化以及植株再生等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浓度在3.0 mg/L时,对魔芋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90%;6-BA与NAA配合使用时,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6-BA浓度在0.5~1.0 mg/L、NAA浓度在0.1~0.5 mg/L时,成苗率均较高,其中6-BA浓度在1.0 mg/L、NAA浓度在0.1 mg/L时,愈伤分化率最高,达到84.4%,成苗率达到253%;NAA浓度在0.2~0.5 mg/L时,生根率最高,达到247%。综合以上不同浓度及激素配比的作用效果,认为适合杂交魔芋麻杆球茎植株再生的最适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 3.0 mg/L;最适愈伤分化及芽分化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NAA 0.2~0.5 mg/L。
2017年10期 v.37;No.242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贤玉;罗心平;赵萌;张惠云;武瑞瑞;张翠仙;赵秀华;胡朝斌;张发明;
对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8份羊奶果资源果实样品进行综合性状比较,同时利用HPLC方法测定了样品中6种有机酸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资源和不同栽培地点的羊奶果果实综合性状差异显著;8份样品有机酸含量范围分别为酒石酸0.04~0.55 g/kg、苹果酸12.11~27.71 g/kg、柠檬酸1.59~5.21 g/kg、富马酸0.7~1.41 g/kg、没食子酸0.40~0.56 g/kg、琥珀酸0.00 g/kg;不同资源和不同栽培地点的羊奶果果实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实验结果表明,资源及栽培环境对羊奶果果实综合性状及有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
2017年10期 v.37;No.242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霞;王郝为;唐守伟;刘头明;戴求仲;
饲用葛藤栽培模式下不同品种粉葛的地下部块根生长与营养品质的研究尚未开展,为更好地选择适合湖南地区的葛藤饲料化栽培品种,对来自广西的8个商品粉葛品种在湖南地区进行饲用栽培模式下地下部块根产量与饲用营养品质评价。试验采用平地种植,不打顶不去侧枝的葛藤栽培模式,对8个遗传背景相近的广西地方粉葛品种,于种植当年测定单株葛根鲜产和饲用营养指标。结果表明,8个粉葛品种种植当年地下部块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G>DYG>YG>WZG>ZG>TG>MG>QCG。营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葛根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在品种间变化较小,8个品种被分为差异显著的2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各被分为差异显著的3组;灰分含量在品种间变化较大,被分成差异显著的4组。依据产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评定较好的品种分别为FG、DYG和YG。
2017年10期 v.37;No.242 1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永霞;吴斌;王安邦;王丽霞;何应对;丁哲利;王必尊;李川;
为促进海南琼海莲雾种植业的发展,对海南黑金刚莲雾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索,介绍和总结了莲雾在海南琼海的生长土壤条件、种植、施肥管理、修剪、疏花疏果、产期调节及果实采摘等。
2017年10期 v.37;No.242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陆晓英;白明第;陈大明;张永辉;李贵华;陈艳林;张武;
夏黑葡萄近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元谋县采用覆棚膜促早栽培技术使夏黑葡萄提早成熟15~20 d。本文主要介绍了元谋县夏黑葡萄促早栽培技术,从树体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促早栽培的技术要点。
2017年10期 v.37;No.24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维喜;龚向光;李静;谭炜;王文学;马泽启;何璐;吕维梧;陈大明;张永辉;
云南绿汁江河谷是云南省最早开展葡萄延迟栽培的产区,该技术已辐射到宾川、建水、元谋等干热河谷区。本技术规程规定了绿汁江地区延迟栽培的品种与苗木选择、园地选址与规划、种植方法、棚架结构、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2017年10期 v.37;No.24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亚男;黄家雄;吕玉兰;张晓芳;黄健;左艳秀;罗心平;李贵平;武瑞瑞;刘航秀;毕晓菲;刘倩;严炜;
介绍了咖啡间套作的意义以及小粒咖啡在云南的主要间套作栽培模式,以期为今后咖啡科研及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42 27-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孟锦;杨志娟;严海;朱天龙;廖卫伟;
通过对睡莲品种的收集、引种驯化及栽培研究,优选出20余种不同花色的新品种,并介绍了睡莲主要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同时,针对其环境条件的要求,从日常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睡莲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旨在为规模化种植睡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17年10期 v.37;No.242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易小平;谢翔;廖文彬;
棉花纤维发育经历起始期、延伸期、次级细胞壁加厚期、脱水期共4个发育时期。为了了解GA负调控因子基因在整个纤维发育时期的调节作用,采用敏感的实时定量PCR对GA负调控因子基因Gh RGL在棉花纤维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提取来源于不同纤维发育阶段[包括-3~0 DPA(开花后)胚珠,3 DPA胚珠,5 DPA胚珠,10 DPA胚珠,15 DPA纤维,25 DPA纤维]的样品总RNA,探讨不同发育时期Gh RGL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Gh RGL基因在所有被选的样品中都有表达,其中在5 DPA胚珠和10 DPA胚珠中转录水平较高,在10 DPA胚珠中表达水平最高,在-3~0 DPA胚珠、3 DPA胚珠、15 DPA纤维、25 DPA纤维中的表达水平较低,表明Gh RGL基因在纤维伸长期表达水平较高,暗示Gh RGL可能对纤维伸长起着重要作用。
2017年10期 v.37;No.242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文秋;肖熙鸥;张红娜;刘胜辉;孙伟生;吴青松;李运合;
以菠萝品种‘巴厘’的吸芽或腋芽为外植体,从灭菌消毒、愈伤组织和芽的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和练苗移栽等方面,阐述了菠萝组织培养技术及存在问题。
2017年10期 v.37;No.242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冬梅;赵超艺;刘小飞;
以土田七的幼嫩根茎为外植体,通过对其芽启动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诱导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土田七幼嫩根茎的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土田七幼嫩根茎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9.5 g/L+10%椰汁;继代增殖最佳的培养基为MS+6-BA 5.0 mg/L+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9.5 g/L+10%椰汁;生根最佳的培养基为MS+NAA 0.10 mg/L+3%蔗糖+卡拉胶粉9.5 g/L+10%香蕉泥+活性碳1.0 g/L;组培苗移栽较合适的基质为进口泥炭∶红壤∶腐叶土混合的基质。
2017年10期 v.37;No.24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董晓娜;徐佩玲;陈培;杜丽敏;
通过探索冬凤兰的组培技术,为冬凤兰的保护和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冬凤兰蒴果为原材料,通过不同激素对比,筛选适宜萌芽培养基,并开展了冬凤兰增殖扩繁、生根壮苗、移栽驯化等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5 mg/L+CM 15%上,萌发时间最早,萌芽率较高;在改良VW培养基上芽分化效果较MS培养基好,芽分化率高,生长势好;在生根培养基VW+IBA 0.5 mg/L+NAA 1.0 mg/L+卡拉胶10 g/L+活性炭0.4 g/L上,生根率达100%;冬凤兰后期需要采用630或650 m L的组培瓶。
2017年10期 v.37;No.24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秀;黄新敏;宋世威;苏蔚;陈日远;
菜心是一种菜薹类蔬菜,也是华南地区的特色和重要蔬菜。近年来,菜心的生物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还未见系统的综述报道。综述了近年来菜心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菜心离体再生培养体系,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方面,并探讨了菜心生物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动向。
2017年10期 v.37;No.242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徐点;张慧鑫;从心黎;
以龙眼品种‘石硖’为试材,研究不同剂量的紫外照射结合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的保鲜效果。在10 min55℃热处理的基础上,以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对果实进行辐射剂量分别为24、30、42 J/m2紫外照射。置于常温25℃下贮藏。发现55℃热处理10 min结合30 J/m2紫外照射处理能延缓果实失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减缓维生素C的消耗,抑制果实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积累,且在贮藏期内该处理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较高。结果表明,55℃热处理10 min结合30 J/m2紫外照射处理可以有效延缓龙眼果实的采后衰老进程,保持果实品质。
2017年10期 v.37;No.242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邓欣;卜小莉;王三勇;
鉴于常规喷施农药防控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效果差且持效期短,本试验通过设置0.1%阿维菌素RG定点喷雾和挂罐诱杀、诱蝇酮+80%敌敌畏EC挂罐诱杀和1.8%阿维菌素EC常规喷雾4个处理进行苦瓜瓜实蝇田间药效试验,评估药剂及其处理方式对瓜实蝇的防治效果,以提供该虫田间有效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定点喷雾诱杀和挂罐诱杀持效性好,且防治时间越长药效越好。挂罐诱杀更具有明显的便捷性、安全性和灵活性。0.1%阿维菌素RG推荐使用浓度为90 m L/667 m2,定点喷雾诱杀喷10个点或挂罐诱杀挂10个诱集器,其防效均达80%以上。悬挂性诱罐时,每个诱芯滴1 m L诱蝇酮和1 m L80%敌敌畏EC,每667 m2挂4个诱集器,其防效也能达75%以上。
2017年10期 v.37;No.242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莉;赵巧丽;刘翠芳;胡会刚;
为研究芒果皮渣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芒果皮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同时利用清除DPPH·法、·OH法和O2-·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芒果皮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160 W、提取时间90 min、料液比1∶2 g/m L、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0.81%。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芒果皮渣多糖对DPPH·、·OH和O2-·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清除能力逐渐增强。当浓度为1.0 mg/m L时,他们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3.1%、94.5%和8.89%。本研究建立了新鲜芒果皮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评价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为芒果资源的充分利用、研究开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42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锦玲;梅文莉;王军;董文化;戴好富;
研究团队与化州市沉香协会以及多家沉香种植合作社长期合作,历经22年,选育出白木香优良家系‘热科1号沉香’,本文对‘热科1号沉香’树种和普通白木香采用不同结香方法所产的沉香进行GC-MS检测,从油脂得率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热科1号沉香’树种更易产香,沉香产量更高,且品质更好。
2017年10期 v.37;No.24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国明;李守岭;白燕冰;胡永亮;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椒样薄荷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经质谱扫描后得到的色谱图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对比检索,并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0%,其中含量较高的7个成分分别是薄荷酮(14.01%)、薄荷醇(53.80%)、月桂醛(4.83%)、肉豆蔻醇(3.05﹪)、α-甲基戊醛(2.66%)、红樟油(2.54%)和4-乙酸基-1-萜品烯(2.58%),占挥发油总量的83.47%。这些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因地域和种植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椒样薄荷精油的香气品质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瑞丽本地种植的椒样薄荷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7年10期 v.37;No.24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石鹏;王永;雷新涛;曹红星;
棕榈仁粕是油棕榨油副产物,营养价值较高,作为饲料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棕榈仁粕作为饲料的应用情况,希望能为利用棕榈仁粕作为饲料提供参考和启发。
2017年10期 v.37;No.242 89-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金鸽;刘序;肖广江;苏柱华;陈水渐;甘阳英;
对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现状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利用广东省2002~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来分析珠三角地区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流转通过工资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家庭经营性收入途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土地流转平均面积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作用最小。
2017年10期 v.37;No.24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进学;高俊燕;付小猛;朱春华;杨帆;岳建强;
概述柠檬营养与功能利用价值,以及在云南干湿热"三江并流"区域与次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并从市场前景、发展基础、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瓶颈与发展情景的角度,阐明在云南发展柠檬产业的优势及潜力。
2017年10期 v.37;No.242 99-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冠玉;周保吉;汪羽宁;刘开强;车江旅;陈格;苏晓波;
对广西农业科学研究院(简称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为促进广西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广西农科院的产业支撑能力,对广西农科院科研成果发展方向及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科研成果不断增多,成果奖励从区内拓宽到区外,获奖层次有所提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农作物成果数量不断增多,部分成果还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广西农科院应以广西"10+3"提升行动为目标,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成一批重大先进技术成果,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突破性的农业新品种,以提高成果创新能力和转化率。
2017年10期 v.37;No.242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文明;苏宁;朱飞飞;龚琤;
兴隆热带植物园是一座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观光和种质资源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阐述兴隆热带植物园发展科普旅游的优势及在科普旅游中的主要实践经验,并探讨兴隆热带植物园开展科普旅游的前景。
2017年10期 v.37;No.242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