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耕作与栽培

  • 不同橡胶林对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研究

    李涛;李芹;王树明;赵东兴;陈林杨;张勇;周敏;

    为了研究同一区域内不同橡胶林对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程度,以云南河口抗逆高产、胶木兼优和RRIM600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进行3年调查,结果表明:(1)橡胶林土壤容重为1.09~1.37 g/cm3,相同深度土壤容重相差较小,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升高,表层土0~20 cm土壤容重显著低于20~40 cm土层;(2)胶木兼优、抗逆高产和RRIM600田间持水量平均值分别为36.92%、35.19%和34.90%,表现为胶木兼优>抗逆高产>RRIM600,但三者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3)同一橡胶林下不同深度土壤之间,其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均存在非显著正相关,而相同深度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2015年12期 v.35;No.220 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效应评价研究

    吴志祥;谢贵水;杨川;祁栋灵;陈俊明;林位夫;李晓波;李文海;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作用,能有效提高存树率;橡胶幼林间种非胶树木,对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影响较小,间种后的橡胶幼树粗生长和高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试验中不同橡胶品种间种不同非胶树木,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因子、粗生长和高生长虽无显著差异,但仍表现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橡胶品系受间种的非胶树木的影响不同。

    2015年12期 v.35;No.22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海南省儋州市橡胶树施肥管理问题与对策

    徐晴;郭澎涛;

    合理施肥是保持我国天然橡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胶园在施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本文以海南省儋州市为例,通过调研国营农场胶园和民营胶园的施肥管理情况,发现目前胶园施肥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土壤样品缺乏代表性、样品化验分析时效性差、施肥配方精准化程度较低和缺乏合理的橡胶树施肥技术等,进而提出制定胶园土壤采样标准、加强快速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科学制定橡胶专用肥配方和加强施肥环节指导等具体完善措施,从而为提高儋州胶园施肥管理水平奠定一定基础。

    2015年12期 v.35;No.220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国家第四轮集成示范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金光农场的表现与种性分析

    余凤良;雷崇华;王伦旺;李廷化;邓宇驰;李杨瑞;

    为了解国家第四轮集成示范甘蔗新品种在广西金光农场的种性表现,为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于2013~2014年在金光农场对来自广西、云南、福建和广东等省区的9个甘蔗新品种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2号平均蔗茎产量为110.5 t/hm~2,比对照种ROC22增产0.3%;产糖量16.36 t/hm~2,比ROC22增产4.9%;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为14.81%,比ROC22高0.65个百分点。桂糖31号平均蔗茎产量为112.9 t/hm~2,比对照种ROC22增产2.4%;产糖量16.06 t/hm~2,比ROC22增产2.9%;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为14.23%,比ROC22高0.03个百分点。这2个品种表现出明显的高产、高糖特性,在宿根性、抗病虫性、抗旱能力和抗机械碾压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种ROC22,其中的桂糖31号抗倒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种ROC22,可在金光农场和其他同类型蔗区推广种植。桂柳2号和福农41号可作为宿根性好的高糖品种进一步用于试验示范,但应注意防治黑穗病。

    2015年12期 v.35;No.220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膜下滴灌技术在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的示范应用

    李红斌;吴琼芬;武燕飞;潘涛芬;郭肖艳;孟焕芝;陈林华;

    陆良县引进膜下滴灌技术在大田粮食作物进行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探索积累了丰富的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经验。

    2015年12期 v.35;No.22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akota’红掌营养诊断采样部位的研究

    谌振;杨光穗;王存;黄素荣;李崇辉;邹珊珊;

    通过对红掌品种‘Dakota’各部位N、P、K和Ca含量与平衡比例的分析,确定了一年生和二年生植株大量元素诊断的采样部位分别为新近成熟叶片与新叶片。对红掌各部位营养元素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可通过一定系数将营养诊断测定结果统一为全株含量,消除各部位与全株间元素含量存在的差异。一年生植株的新近成熟叶片N、P、K和Ca系数分别为1.828、1.689、1.437和2.505,二年生的为1.339、1.282、1.282和0.676。

    2015年12期 v.35;No.22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 优良品种热研8-79在云南勐腊农场试种初报

    高新生;李维国;和丽岗;张晓飞;黄肖;叶德林;

    对引种在勐腊农场的热研8-79试种区进行11 a的系统鉴定。结果表明:热研8-79前期生长快,年增粗达8.23 cm,优于对照;而开割后4 a的年均茎围生长4.27 cm,仍高于对照品种,且材积较高,树皮生长较快。首年一次性开割率高,早熟且单产高,第4割年即达到3.94 kg,年均株产2.16 kg,大幅高于对照品种;干含水平与PR107相当。白粉病抗性中等,但对该区域发生的阵风抗性较差,开割后与对照相比,死皮率略偏高。热研8-79在该试区整体上呈现出早熟、高产、生长较快的特性,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鉴于热研8-79在云南勐腊农场良好的试种表现,建议在景洪地区与之相似植胶环境条件的I类植胶区扩大试种规模。

    2015年12期 v.35;No.220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井岗红糯荔枝引种试验初报

    张惠云;高贤玉;张翠仙;张发明;尼章光;彭忠良;罗心平;

    2010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采用低位截干换种方法引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09年选育并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新品种井岗红糯荔枝,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试种,嫁接3年后,测量数据显示,单果重为原产地水平的90.26%;可食率为原产地的97.67%;可溶性固形物为原产地的96.25%。引种后的果实性状均达到原产地水平,引种成功。

    2015年12期 v.35;No.220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香蕉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王卓;徐碧玉;贾彩红;李健平;刘菊华;张建斌;苗红霞;金志强;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是植物重要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清除酶之一。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均一化全长文库中获得一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命名为MaAPX2基因。MaAPX2基因是香蕉APX基因编码框全长cDNA,包含一个750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结构域比对发现,在MaAPX2N端具有典型的APX活性位点(APLMLPLAWHSA)和过氧化物酶近端血红素配体序列(DIVALSGGHTL)的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APX蛋白。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APX2与马蹄莲ZaAPX(AAC08576.1)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MaAPX2基因组成型表达于香蕉各个组织,在叶片中表达量最大。在耐病和感病品种中,MaAPX2基因均上调表达,但在耐病品种中MaAPX2基因在所有时间点相对于对照增加的倍数均高于感病品种,表明该基因在香蕉的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MaAPX2基因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响应枯萎病侵染的标记基因。

    2015年12期 v.35;No.220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糙柱花草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丁西朋;罗小燕;张龙;王文强;白昌军;

    为鉴定糙柱花草种质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提高其利用效率,利用来自不同柱花草种中的16个SSR标记对14份糙柱花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16个SSR标记中,10个SSR标记在14份糙柱花草种质间具有多态性。10个多态性SSR标记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可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20个;每个SSR标记的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91~0.796和0.173~0.769,平均为0.474和0.411。14份糙柱花草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38~0.938,平均为0.73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14份供试糙柱花草种质可明显被分为3类,其中III类中的CPI 93116柱花草与其他种质遗传关系较远。

    2015年12期 v.35;No.220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工程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的橡胶小苗叶片磷含量高光谱预测

    郭澎涛;苏艺;茶正早;

    为指导橡胶苗施肥管理,通过设置不同磷素水平的橡胶小苗砂培试验,利用高光谱仪测得不同磷处理水平下的橡胶苗叶片光谱反射率,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压缩及提取主要信息,最后以提取的主要信息为输入变量,结合多重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橡胶苗叶片磷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磷处理水平下橡胶苗叶片磷含量差异显著;在可见光波谱范围401~669 nm内,光谱反射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不论在训练集还是在验证集,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5 0和0.988 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6 5和0.018 2,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5.74%和5.99%,模型性能指数RPD分别为3.83和4.01,证明高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橡胶苗叶片磷含量。

    2015年12期 v.35;No.220 56-6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杧果‘汤米·阿京斯’香气特征分析

    乔飞;江雪飞;丛汉卿;党志国;陈业渊;

    以杧果品种‘汤米·阿京斯’的叶片和果肉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和鉴定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分别检测出叶片和果肉中挥发性物质64和51种。果肉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醛;果肉中所特有的且含量较高的香料物质为3-蒈烯和苯甲醛,二者含量占56.68%。对果肉中挥发性物质的香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包含14种香型,其中果香、松香和木香是最主要的香韵类型,对松香味有贡献的化合物包括α-蒎烯、β-蒎烯、3-蒈烯、月桂烯和α-水芹烯,其中3-蒈烯贡献最大。

    2015年12期 v.35;No.22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的方法优化

    杨龙;周锴;安飞飞;李开绵;陈松笔;

    为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薯β-胡萝卜素的最佳方法,以丙酮/石油醚(2/5,V/V)为提取液,甲醇/叔丁基甲醚(70/30,V/V)为流动相,对白心木薯SC101和蛋黄木薯SC9块根β-胡萝卜素保留时间及其分离情况进行研究。检测条件为:色谱柱YCM C30,柱温30℃,流速为1 m L/min等度洗脱。结果显示:该方法精确度和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保留时间为12.65 min,在2~3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209.11x-14.114,R2=0.9993);平均回收率为81%~92%。采用改进的HPLC法对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进行测定,数据稳定性好,分析时间比已报道的方法缩短30 min以上,适用于快速定量分析木薯块根的微量β-胡萝卜素含量。

    2015年12期 v.35;No.220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砂培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化学成分鉴定

    韩旭;杨衍;孙继华;刘昭华;牛玉;曹振木;

    鉴定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成分,为研究其化感作用及连作障碍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砂培法收集黄灯笼辣椒的根系分泌物,柱层析法分离根系分泌物,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甲醇洗脱根系分泌物并收集各洗脱组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鉴定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石油醚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乙酸乙酯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73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氯仿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6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7个;甲醇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5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8个。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烷烃类、脂类、酸类、醇类、酚类、醛类、肟类、吡咯烷酮类、酰胺类和萘胺类化合物。

    2015年12期 v.35;No.220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主要成分和功效的比较分析

    吉清妹;潘孝忠;符传良;郑道君;

    概述灵芝资源的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引用相关数据对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野生灵芝活性成分差异较大,而栽培灵芝的活性成分以及含量则由品种和栽培条件决定;野生灵芝与栽培灵芝都有较强的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且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野生灵芝和栽培灵芝均具有较好的抗应激、抗疲劳作用,栽培灵芝在镇静作用上比野生灵芝的稍强。分析认为,通过改进栽培技术可提高栽培灵芝的某些成分和功效,并优于野生灵芝,这将为灵芝的栽培及野生灵芝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科学引导人们以栽培灵芝代替野生灵芝作为临床用药。

    2015年12期 v.35;No.220 80-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环境与植物保护

  • 一株香蕉内生细菌挥发油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刘先宝;蔡吉苗;陈奕鹏;李超萍;黄贵修;

    测定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的(FOC4)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粗提物中的主要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造成病菌菌丝的畸形,抗菌物质浓度为1.67 mg/m L时,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2.99%和82.96%。GC/MS分析从粗提物中鉴定到18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油酸(14.98%)、油酸乙酯(11.38%)、亚麻油酸乙酯(14.86%)、亚油酸(13.20%)、棕榈酸(11.36%)和棕榈酸乙酯(11.26%),及一个未知化学成分。

    2015年12期 v.35;No.220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对芒果蒂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叶火春;周颖;张静;闫超;冯岗;

    为明确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混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百里香酚、苯醚甲环唑及其混配药剂对芒果蒂腐病菌的毒力,结合Horsfall法筛选混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评价其联合毒力。结果显示,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配比为8∶2、7∶3和6∶4时,对抑制芒果蒂腐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以7∶3时增效最明显,毒性比率TR值为1.26;共毒系数法显示,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以7∶3混配时的EC_(50)值为16.53μg/m L,CTC值达175.25,增效显著。百里香酚与苯醚甲环唑混剂抑制芒果蒂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增效配比为7∶3。

    2015年12期 v.35;No.220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咖啡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郑肖兰;贺春萍;高亚男;张广宁;习金根;郑金龙;梁艳琼;李锐;吴伟怀;易克贤;

    根据形态及ITS序列对咖啡炭疽菌进行了鉴定,其次通过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咖啡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适合的温度为28~30℃,p H为7~8。赖氨酸和L-甘氨酸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光照及碳源对菌落生长影响则不明显。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7.5%腈菌唑对咖啡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30.79μg/m L;其次为95%粉锈宁,其EC_(50)为216.30μg/m L;接着为97.2%百菌清和98%抑霉唑,其EC50分别为305.61、360.77μg/m L。

    2015年12期 v.35;No.220 94-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7种杀虫剂对扁喙叶蝉的防效试验

    韩冬银;邢楚明;张方平;张敬宝;符悦冠;

    扁喙叶蝉是我国芒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针对生产上存在的不科学用药现象,作者选择了7种常规药剂对扁喙叶蝉进行室内及田间筛选试验,以期为生产上防治该虫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啶虫脒EC 1 500倍、70%吡虫啉WDG 1 000倍、25 g/L高效氯氰菊酯EW 1 000倍及25 g/L溴氰菊酯EC 1 000倍是防治扁喙叶蝉的良好药剂。

    2015年12期 v.35;No.22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华重楼根际土芽胞杆菌多样性研究

    陈倩倩;刘波;刘国红;车建美;龚海艳;

    为了解华重楼根际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信息,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福建省光泽县华重楼品种根际的芽胞杆菌,并对其进行16S r 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华重楼根际共分离到17个形态差异的芽胞杆菌菌株;16S r RNA序列分析表明,17个菌株鉴定为8个种,归属于4个属,芽胞杆菌属(Bacillus)、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绿芽胞杆菌属(Viridibacillus),其中芽胞杆菌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经抑菌试验分析,芽孢杆菌属的特基拉芽孢杆菌FJAT-43012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华重楼根际芽胞杆菌种群多样性较为丰富。本研究对芽胞杆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和理论基础。

    2015年12期 v.35;No.220 103-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香蕉抗枯萎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俊芳;李铮;李晓慧;

    香蕉枯萎病严重影响香蕉的种植规模及产量,制约香蕉产业的发展。综述香蕉枯萎病的症状与传播途径、香蕉抗枯萎病机理、抗病基因挖掘及防治措施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2015年12期 v.35;No.22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水稻细条病田间抗性鉴定及指标评价

    马增凤;刘驰;张月雄;秦钢;李永清;谭建林;黄大辉;

    以50份水稻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细条病抗性观察鉴定,对病斑占总叶面积率(病斑占比)、病斑长度、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等抗性指标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研究3个指数间及其与剑叶宽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病斑占比是田间评价细条病发病情况的理想指标;病斑长度是唯一与剑叶宽度存在极显著相关的指数;按照病斑占比(IRRI标准),5份材料L424、L425、L427、L433和L443表现为中抗(10%),15份表现为中感(30%),20份表现为感病(40%),10份表现为高感(20%)。

    2015年12期 v.35;No.220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海南省淮山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分析

    吴琳;彭黎旭;武春媛;邹雨坤;徐林;李勤奋;

    海南省作为热带地区具有发展淮山产业的独特优势,海南淮山逐渐成为振兴农村经济、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海南淮山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栽培及采收技术相对落后、缺乏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和技术等问题,束缚了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本文提出扩大宣传、提升品牌效应、选育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大力发展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015年12期 v.35;No.220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保鲜与加工》杂志2016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收录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保鲜与加工》杂志是我国农产品采后技术研究领域的中文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的最新统计结果 ,5年复合

    2015年12期 v.35;No.220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