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耕作与栽培

  • 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分布特性

    黄坚雄;潘剑;周立军;李娟;林位夫;

    通过监测传统胶园与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的养分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低;除速效磷外,全周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高。总体而言,全周期胶园土壤全氮、无机氮和微生物量碳低于传统胶园,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传统胶园,其中速效磷含量达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模式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相对较高,其他指标变化较小。

    2014年07期 v.34;No.20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豆科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娟;林位夫;周立军;郑定华;陈俊明;黄坚雄;潘剑;

    以间作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的9种豆科作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除间作凉薯和黎豆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不间作土壤外)、全磷、速效磷含量及pH值,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提高了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2014年07期 v.34;No.203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橡胶林下间种地胆草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郑定华;王秀全;余树华;张以山;范高俊;张志扬;高宏华;

    经过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出橡胶林下间种地胆草的技术方法,包括林地选择、品种选择、备耕整地、种子种苗准备、定植、日常管理、种子收集、地胆草的收获、林下间种第二年及其之后的管理等步骤。橡胶林下间种地胆草,既可保护野生地胆草资源,提高橡胶林下土地利用率,增加割胶工人收入,也可作为林下覆盖作物,减少水土流失,较具开发应用潜力。

    2014年07期 v.34;No.20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澳洲坚果树体生物量的数学估测

    陈菁;石伟琦;陆超忠;冼皑敏;赵大宣;王文林;覃振师;

    以4龄、8龄、25龄H2澳洲坚果树为试材,采用个体收获法,分别采集澳洲坚果树根、茎、叶,并测其鲜重和水分系数,同时测定各龄树干周、树冠周长,分别以树龄、干周、树冠周长为自变量,树体总干重和各器官干重为因变量,用12种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筛选最适合数学模型及最适易测因子,为澳洲坚果树体生物量估测提供合适数学模型及参数。结果表明:1在12种数学模型中,以Richards模型R2值最大,在3种因子中,以干周为自变量的R2值最大;2以干周(X,单位为cm)为自变量,澳洲坚果树树体总干重、根、茎、叶干重为因变量(Y,单位为kg)的Richards数学模型分别为:Y总干重=768.304×{1+0.376×exp[-0.066×(X-57.658)]}-2.66,Y根=206.353×{1+2.66×exp[-0.316×(X-59.026)]}-0.376,Y茎=455.588×{1-0.059×exp[-0.042×(X-56.289)]}16.95,Y叶=65.20×{1+15.404×exp[-1.108×(X-52.856)]}-0.065。

    2014年07期 v.34;No.20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研究

    张洪波;周华;李锦红;林兴文;白学慧;郭铁英;肖兵;夏红云;杨积忠;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07期 v.34;No.203 21-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油棕新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曹建华;李晓波;陶忠良;陈俊明;谢贵水;

    在不同程度的人工干旱胁迫下,测定10个油棕品种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SOD与POD酶活性等,并利用SAS8.1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对10个油棕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初期(0~5 d),油棕各生理指标向着有利于适应抗旱的方向变化;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5~30 d)和胁迫程度的加剧(trt1~trt3),各指标反映出油棕植株受害;当胁迫达50d时,各生理指标几乎都向着抗旱有利的方向转变,表明油棕对干旱有较强的耐受性;(2)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SOD酶活性是反映油棕干旱胁迫的最重要的生理指标,可作为油棕品种抗旱性评价的依据;(3)10个油棕品种的综合抗旱力排序为:RYL34>RYL39>RYL38>RYL32>RYL37>RYL31>RYL36>RYL40>RYL33>RYL35。

    2014年07期 v.34;No.203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超级稻根系特性及根际生态研究现状与趋势

    沈建凯;贺治洲;郑华斌;尹明;谢振宇;黄璜;

    以超级稻为代表的一批超高产水稻研发成功使水稻单产获得大幅度提高。较大的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根长密度和根直径,根系偏向纵深分布且土壤深层根系生物量增大是超级稻根系生物学主要特征;高的单株根系氧化力、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细胞分裂素(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是超级稻扩库增产的重要根系生理基础。生产中的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种植方式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pH、氧、微生物、氮素形态等均可显著影响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调控水稻根际生态环境向有利于水稻生长生理需求方向发展,以促进水稻根系健壮生长,实现水稻增产。水稻高产群体根系构型的形成与根际土壤生态因子匹配原理与调控,高产水稻地下根系、根际生态因子与地上群体的互作机制与调控路径,水稻根系定量化等方面是今后水稻根系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2014年07期 v.34;No.203 33-3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谢振宇;沈建凯;尹明;贺治洲;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2014年07期 v.34;No.203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元谋干热河谷优良牧草的利用现状与前景

    龙会英;张德;史亮涛;张明忠;何光雄;范建成;

    元谋干热河谷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特征,制约着该区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本文从优良牧草应用在生态治理、种草养殖和草产品加工3方面概括总结该区优良牧草的利用研究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评述。指出目前本区优良牧草利用中的研究手段、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不足,同时结合该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提出将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2014年07期 v.34;No.203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农业生物技术与品种资源

  • 巴西橡胶树β-木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古小玲;涂敏;

    以巴西橡胶树根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从总RNA中捕获到一个β-木糖苷酶家族基因(β-xylosidase或β-D-xyloside xylohydrolase,EC 3.2.1.37),cDNA长度2 880 bp,开放阅读框2 319 bp,编码773个氨基酸,命名为HbEC32。在HbEC32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一个较强的跨膜区,二级结构分析表明其属于混合型蛋白。HbEC32在N端前8~20氨基酸区域内为较强的疏水区,但整条多肽链表现为亲水性。对15个β-木糖苷酶蛋白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巴西橡胶树的HbEC32基因与蓖麻亲缘关系最近。

    2014年07期 v.34;No.203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咖啡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夏红云;白学慧;李锦红;张洪波;郭铁英;杨积忠;周华;

    对咖啡‘卡蒂姆7963’、‘德热028’、‘德热063’、‘德热132’、‘德热155’和‘德热296’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德热296’和‘德热155’产量高、品质优、抗锈性强,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4年07期 v.34;No.203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咖啡种质资源抗锈性初步鉴定

    白学慧;夏红云;李锦红;郭铁英;杨积忠;周华;张洪波;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于2010~2012年在云南省瑞丽市对15个品种96份种质进行抗锈性鉴定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质资源中,免疫型(I)26份,抗病型(R)6份,中抗型(MR)13份,中感型(MS)9份,感病型(S)43份;抗锈性强的种质资源中,卡蒂姆的抗锈性明显强于其他品种,免疫型材料占该类型抗锈材料的80%。

    2014年07期 v.34;No.20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弄岗马兜铃组培苗的生根培养

    廖韦卫;谢君锋;俸青;何洪良;唐君海;

    对弄岗马兜铃组培苗进行生根诱导研究,以达到可移栽的目的。在1/2改良MS固体培养基(KH2PO4170 mg/L、蔗糖30 g/L,pH 5.8)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胺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筛选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在1/2改良MS固体培养基(蔗糖30 g/L,pH 5.8)加入1 mg/L的IBA具有较好的生根诱导作用,而6-BA对弄岗马兜铃组培苗不具有生根作用。

    2014年07期 v.34;No.20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与农业工程

  • 一株来自红树林土壤的利普斯他汀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特性初步研究

    赵培静;缪承杜;梁淑娃;夏枫耿;

    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利普斯他汀(Lipstatin)的菌株GWL1.201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GWL1.2012与毒三素链霉菌形成一个类群,同源性高达99.7%,故将其鉴定为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并对菌株GWL1.2012发酵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以后的产业化开发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07期 v.34;No.203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海南芦笋园杂草种类调查及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李晓霞;黄乔乔;易克贤;范志伟;沈奕德;程汉亭;

    系统调查海南芦笋种植区的主要杂草种类,明确芦笋园的杂草优势种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盆栽芦笋化学除草药效试验及覆盖控草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芦笋园常见杂草有21科106种,其中优势种群由马齿苋、红尾翎、短颖马唐、龙爪茅、牛筋草、砖子苗、假臭草、伞房花耳草及鳢肠9种构成。采用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发生:覆盖9种植物60 d后,防效可达60%以上,且覆盖葛藤、毛蔓豆、飞机草、薇甘菊、肿柄菊后,芦笋抽笋数和新笋径围都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施用4种除草剂60 d后,盖草能和乙草胺对盆栽芦笋的防效较高且安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覆盖控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可最大限度的控制芦笋园中杂草。

    2014年07期 v.34;No.203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

    温海波;候华民;金启安;张善学;陈利标;

    为探索椰心叶甲防治的新方法,室内测定了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的胃毒、杀卵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1.25和0.52mg/L;对椰心叶甲也有显著的杀卵作用,在供试浓度为0.5~5 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烯啶虫胺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其24和48 h的LC50值分别为0.188和0.178 mg/L。烯啶虫胺具有防治椰心叶甲的潜力。

    2014年07期 v.34;No.20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C-MS测定香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林旭梅;蔡恩兴;欧舒颖;赖添财;

    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香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各个分量进行量化和合成。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和重复性测量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当香瓜中苯醚甲环唑含量为0.1351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18 mg/kg(k=2)。

    2014年07期 v.34;No.20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木瓜籽精油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邓福明;梁淑云;陈卫军;王挥;赵松林;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瓜籽精油(PSO),测定PSO的总抗氧化能力、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PSO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瓜籽精油最佳蒸馏时间是2.5 h,料液比和浸泡时间分别是1∶8(w∶V)和1 h;与合成抗氧化剂相比,PSO的总抗氧化能力偏低,当PSO浓度达到5×10-5mg/mL和8 mg/mL时,其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分别达到100%和70%以上;PSO化学成分主要是安息香醛、苯乙醛、苯乙腈和异硫氰酸苄酯,其中异硫氰酸苄酯的相对含量占98.28%。说明该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异硫氰酸苄酯,可为工业上生产异硫氰酸苄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4年07期 v.34;No.20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与信息

  • 中国菠萝生产与贸易影响力演变分析

    金琰;刘海清;侯媛媛;

    中国是菠萝生产大国也是贸易大国。1961~2011年,中国菠萝生产及进出口贸易额均增长迅速,但国际市场竞争力仍然较弱。国内市场需求大增,鲜菠萝的国际贸易已转向贸易逆差阶段。菠萝罐头的国际贸易最为活跃,菠萝汁进口量与出口量均略显平淡。

    2014年07期 v.34;No.20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广西田阳县兴城村樱桃番茄裂果原因分析与对策

    张东;赵丹;赵振海;郑良永;

    在对田阳县兴城村樱桃番茄裂果情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造成樱桃番茄裂果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

    2014年07期 v.34;No.203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常用量单位的符号与名称对照表

    <正>~~

    2014年07期 v.34;No.203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带农业科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订阅

    <正>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2010年《热带农业科学》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热带农业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以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工作者、管理干部、全国农林院校师生、热带南亚热带农业生产一线员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热带农业科学》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6-1038/S,国际刊号:ISSN 1009-2196,邮发代号:84-31。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订阅期刊。

    2014年07期 v.34;No.203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