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炜芳;陈秋波;罗微;
运用统计学和ArcGIS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对海南砖红壤香蕉园59个土壤采样点两个取样土层(0~20 cm和20~40 cm)养分进行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园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0~20cm土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大于20~40 cm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及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均符合高斯模型,0~20 cm土层速效磷与20~4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球状模型,而20~40 cm土层速效磷与0~2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圆形模型,20~40 cm土层有机质符合指数模型。各养分的变程范围为109.217~279.796 m,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值小于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高于20~40 cm土层。有机质、20~40 cm土层速效磷、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小于25%,其它养分均在25%~7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确定了合理取样数,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5、30、26、29、25、3;20~4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4、44、30、26、25、3,就可以满足变量施肥的要求。
2011年06期 v.31;No.16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余爱;张海达;吴露露;张宇;杨帆;唐树梅;漆智平;
以热带柱花草和黑籽雀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其根际酸性磷酸酶、微生物数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牧草根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磷(P0)处理时达最高,柱花草的ACP活性为603.24 mg/(kg.h),黑籽雀稗为367.21 mg/(kg.h)。当高磷浓度处理时,柱花草根际ACP活性较黑籽雀稗低。各处理中,柱花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较黑籽雀稗高,柱花草根际真菌的数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时土壤真菌数量较多,这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2种牧草的根系活力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黑籽雀稗根系活力P0处理极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显著高于P2处理。黑籽雀稗根系活力受供磷水平的影响大于柱花草。
2011年06期 v.31;No.166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黄家雄;程金焕;李树维;郭容琦;杨蓓;吕玉兰;李亚男;
以波邦(Bourbon)和铁毕卡(Typica)混合品种为砧木,以卡蒂莫(Catimor7963)为接穗,介绍咖啡嫁接技术的要点,为低产园改造提供技术支撑。此项技术嫁接成活率高,接穗生长时间长,咖啡树恢复快,投产较早,嫁接后第3年正式投产,单产达1 800 kg/hm2,与同期定植的新咖啡园生长和结果相接近。
2011年06期 v.31;No.166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珍;李增平;
对香茅纹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茅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最适pH值为8,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查彼克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麦芽糖为碳源的查彼克琼脂培养基产菌核最多;该病原菌生长对氮源有一定偏嗜性,一般应在其分离培养基内添加硝酸钾作氮源;最适培养条件为25~30℃,全光照。寄主范围测定表明,人工接种该病原菌能侵染花梨木(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大叶桃花心木(Swieteniamacrophylla King.)、虎刺梅(Euphorbia milii var.splendens(Bojer ex Hook.)Ursch)、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新台糖22号糖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T22)和果蔗(Saccharum sinense L.Home.)、雨树(Samanea saman(Jacq.)Merr.)、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 L.)、发财树(Pachira aqualica Aubl)等10种盆栽植物幼苗。
2011年06期 v.31;No.166 13-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娟;李树香;黄小华;
采用5%噻虫嗪水乳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噻虫嗪水乳剂有效成份用量为15.00、11.25、7.5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效成份用量7.5 g/hm2,药后第1天防效高达90.34%,药后第3天防效高达95.03%,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92.43%,且在试验作物上未见药害发生。
2011年06期 v.31;No.16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运华;严松溪;谢汝朋;黄彬亮;
以鲢鱼、镛鱼和罗非鱼肌肉组织为材料,研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盐析提取方法及农药敏感性。结果表明,3种淡水鱼肌肉组织在55%硫酸铵饱和度时得到的沉淀酶总活力最高,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分别达到0.264,0.263,0.221 U/mg,纯化倍数分别为1.222,1.277,1.190,回收率分别为27.626%,37.621%,26.441%。5种有机磷农药(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对3种淡水鱼肌肉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其中罗非鱼AChE对敌敌畏最敏感,抑制中浓度I50为0.14μg/mL,对马拉硫磷最不敏感,抑制中浓度I50为11.202μg/mL
2011年06期 v.31;No.166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秀龙;蔡冠杰;覃新导;彭黎旭;
黑曲霉菌渣是黑曲霉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酸钠后产生的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企业扩大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对该菌渣有效成分检测得知,该菌渣有害金属元素均小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控制标准和鱼粉、猪、家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卫生指标,有机质含量符合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含量指标,总糖、粗纤维、粗蛋白、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较多,同时也含有丰富的N、P、K、Ca、Mg、Fe等元素,可从有机肥料和禽畜饲料方向进行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及实现变废为宝,具有积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011年06期 v.31;No.16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丁静;徐立;杜中军;李志英;
以剑麻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潮霉素(Hyg)、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及羧苄青霉素(Car)等因素对剑麻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剑麻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Hyg选择浓度为25 mg/L,OD600=0.6左右的农杆菌菌液,侵染时间为10~15 min,As浓度为200μmol/L,Car浓度为400 mg/L。
2011年06期 v.31;No.16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宇;柳志强;田富;陈耀国;
从海南洋浦近海分离到1株产植酸酶的酵母菌株,经鉴定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豌豆粉浓度、硫酸铵浓度和初始pH对酶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3个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豌豆粉1.0%,葡萄糖2.0%,硫酸铵1.7%,氯化钠1.0%,初始pH 5.2,培养72 h,植酸酶产量达到727.5 U/mL。
2011年06期 v.31;No.166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湛松;王小明;龚殿;刘志昕;
以连接在pMD-18T载体上的香蕉条斑病毒(BSV)全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了带有Gateway R重组反应接头序列的香蕉条斑病毒ORFⅠ及ORFⅡ基因片段,经过BP、LR重组后,构建成带有目的片段的酵母双杂诱饵质粒pDEST32-O1及pDEST32-O2。将质粒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序列和编码框均正确的重组质粒。将以上2种正确的重组质粒分别与用于构建诱饵质粒的pDEST22空质粒共转化酵母MaV203感受态细胞,利用营养缺陷培养基(SC-Leu-Trp)筛选转化子,并对转化子进行毒性鉴定、自激活鉴定以及3-AT抑制浓度鉴定。结果显示,2种转化子均生长正常,说明所构建的2个重组质粒表达蛋白对酵母无毒性作用,其在特异营养缺陷培养基(SC-Leu-Trp-Ura)中无法生长,不能产生自激活现象,3-AT抑制浓度分别为50、75 mmol/L。以上结果说明所构建的2种诱饵质粒均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工作,为BSV与宿主的蛋白互作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31;No.16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慧玲;闫树成;杨慧民;汲江科;蒋艳霞;
以大白菜品种多抗3及其父母本为研究材料,利用SRAP(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通过对54对SRAP标准引物的筛选,获得了能区分大白菜多抗3及其亲本的引物Me4F/Em3R。采Me4F/Em3R引物对对5份多抗3系列商品种子纯度进行检验,种子的纯度分别为75.5%、72%、80.5%、68%和73%,与田间种植纯度鉴定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6%、89.3%、93.2%、95.5%和91.25%。说明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多抗3大白菜一代杂种进行快速、准确的纯度鉴定是可行的。
2011年06期 v.31;No.166 50-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和飞;梁柳;张燕;刘进平;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利用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种子无菌实生苗的茎段、叶片、叶柄等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悬浮细胞的培养。结果如下:(1)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获得愈伤组织高诱导率的激素种类及浓度为①0.5 mg/L 2,4-D、②0.5~1.5 mg/L IBA+(0.0,0.5 mg/L)6-BA,诱导率达到100%;(2)在外植体的差异上,茎段和叶片出现愈伤组织的时间较早、增殖系数最大,可达15倍;(3)在培养基1/2WPM+0.5 mg/L2,4-D+30 g/L蔗糖中,继代周期为14~17 d,胆木细胞悬浮培养增殖率可达30.16%。
2011年06期 v.31;No.16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韦鸿雁;刘丽君;朱其琦;蔡家辉;石崇华;黄依文;刘义明;
论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分析我国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及其成因以及农民科技素质偏低造成的影响,通过农民科技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验证结果,提出构建多元化路径促进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的对策与建议。
2011年06期 v.31;No.16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民培;翁玲;颜洪平;
基于对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原同心村五社进行的实地调查,首先对失地农民的问题,如大量征地征而未开发导致失地农民与政府矛盾加剧,政策不断变化失地农民损失惨重,征地补偿费过低侵害失地农民权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未得到落实,就业无路和安置无果等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通过土地换保障和创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等相应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
2011年06期 v.31;No.166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健;董保健;
立足海南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海南创意农业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总结当前海南创意农业园区的主要类型,提出创意农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并结合工作实际就海南创意农业园区的规划提出几点思考。
2011年06期 v.31;No.16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其良;王云惠;
为促进海南中部市县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从海南中部市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资源优势,开发地形地貌休闲观光、黎苗风情休闲观光、村镇休闲观光、休闲度假、农业种植园等休闲农业项目。
2011年06期 v.31;No.166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专;
创新农业科研单位的人才工作需要提高对"创新"的再认识。针对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工作的特点,提出创新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工作的4项措施及创新农业科研单位人才工作需要谨防的几个误区。
2011年06期 v.31;No.166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