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现周;许闻献;魏小弟;
“中龄芽接树割胶制度改革开发性试验”属国家经委重点课题,已进行了3年。在试验的第三年,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及不同割制的胶乳硫醇、蔗糖、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叶片养分等的测定分析表明,经过三年以上乙烯利刺激割胶的胶树生理状况良好,说明本项开发试验采取的低强度刺激割胶是合适和安全的。
1990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钟毓;郭祁源;詹赛荣;刘晋兴;
采用“低频高强”新割制是解决割胶劳动力缺乏的办法之一,而筛选对乙烯利增产敏感的品系是实行此割制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试验,初步筛选出11个对乙烯利刺激增产很敏感和敏感的品系。
1990年01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荣耀;温茂元;吴光儒;窦光浩;蔡景光;余雪标;林子慧;谭维绍;孙才鸿;范微旗;邢益政;刘道雄;
本项研究经过多年、多点、多类型区试验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适应性较强,既抗风、又速生,经济效益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胶园防护林主木树种窿缘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胶园防护林树种和用材林树种;采用优树无性繁殖方法培育苗木作种植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1990年01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汉洲;
对胶藤间作生长效应调查结果表明,胶园行间的幼龄白藤,在相对光照强度为60~75%时,生长良好。相对光照强度为70%左右时,生长量达到最大;行间的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为70~80%和26~36%时,较适宜于白藤生长;白藤生长的差异与土壤养分状况无明显关系;经挖根调查,胶、藤根系共处生长时,未发现有层次性。因此,为了使胶、藤间作生产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必须对间作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1990年01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黄守宏;符和坚;罗大敏;谢贵水;骆林川;
本文报道在荫蔽度为65~90%的橡胶园中间种绞股蓝的试验情况。初步结果表明,绞股蓝适宜在荫蔽度较大的胶园中种植,种后3~5个月就可收获,当年亩产干茎叶100公斤以上,绞股蓝对胶树生长和胶园土壤无为良影响。
1990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黎仕聪;林钊沐;缪泗珍;
本文研究了咖啡叶片营养诊断中的采样方法——采样部位和采样时期。结果表明:(1)采样部位以树冠中层结果枝顶端倒数第二或第三对叶为宜。该部位的养分水平最接近整株树各采样部位叶子的养分平均值;一年中,该部位的养分含量波动较小。(2)采样时期以3~5月份较为合适,这一时期的养分含量变化较小,且磷、钾、镁的含量较接近全年的平均水平。
1990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亨义;
本文报道了小粒种咖啡蒙多诺沃——3号在海南白沙地区的生长表现,指出不论是有荫蔽栽培还是无荫蔽栽培均生长良好,尤以有荫蔽栽培为优。定植头三年幼龄树高生长量逐年增大;在一年中,幼树上半年高生长量占全年的74.53%,下半年仅占25.47%。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合海南中部山区种植。
1990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国烘;陈玉才;林道经;吴健宣;
稀土在胡椒上的应用,世界上尚处于首次试用。本文报道稀土在胡椒上的施用效果。胡椒收果后于恢复生长期和秋芽萌发前,喷施0.02~0.05%浓度的稀土于叶面或施入土壤中,有促进花芽萌动、抽穗,提高成穗数、座果率、干果重的作用,增产效果可达7~19%。
1990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何向东;吴小平;林道经;黎光水;方文兴;
本文总结了长效肥料棒在热带土壤上的施用效果。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施用长效肥料棒,对胡椒、益智等热带作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试验中观察到,长效肥料棒在热带土壤中溶解速度慢,施后15~20天才溶解完,肥料垂直和水平扩散范围在40厘米以内,在肥料棒周围根系生长密集。
1990年01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锋;
永兴镇的荔枝生产,在海南岛荔枝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1961~1980年20年间该镇荔枝产量与开花结果时期温度、湿度和降水量的关系,探讨该地区荔枝连年不结果的原因,提出该地区荔枝丰产的适宜的温、湿度和降水量范围,还对荔枝生产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1990年01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梁李宏;
海南岛现有腰果面积约15万亩,其中已投产的面积估计有10万亩左右。据调查,陵水、三亚、东方、昌江和万宁等县(市)腰果植区,每年用于腰果生产的费用极少,甚至无投资,腰果树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近年来,各腰果植区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责任不明现象,有些承包者仍是只收不管。加强腰果施肥及防治害虫工作,疏伐密植成龄果园,加强腰果场(农场)对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产技术培训,逐步完善生产责任制,是提高这些植区腰果产量的必要的途径和措施。
1990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锡炎;
全顶芽组织块表面消毒容易,存活率高;潜伏芽组织块表面消毒困难,存活率低;1/4吸芽块存活率高,靠近生长点的副芽能够萌发,但消毒很困难。全顶芽继代培养,主芽不能发育,愈伤团块不能形成;1/2顶芽块继代培养,靠近顶芽的副芽可以缓慢萌发,同时产生少量愈伤团块;1/4顶芽块和1/8顶芽块继代培养时,靠近顶芽的副芽迅速萌发,芽的数量较多,同时产生大量的愈伤团块。愈伤团块可以分化成芽。
1990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伟特;
本试验比较木薯不同时间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植后30天施肥,木薯全期生长好,块根数量多,产量高,比植后130天施肥的处理增产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产量以及构成产量因子的平均单株结薯数与施肥时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98,但平均单薯重与施肥时间成正相关(r=0.839)
1990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 ] - 毛根海;
食品香料之王香兰荚是兰科植物香荚兰的初产品。海南岛于1962年首次从斯里兰卡引进香荚兰试种成功,其栽培业于近年兴起。本文就海南岛2000年前的发展战略提出10点看法。它包括引种和品种改良、严格植地区划、发展规模、提倡活支柱栽培、发挥国营农场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建立香兰荚生产者协会、加强宣传扩大国内消费、加强国际合作和7个研究课题。
1990年01期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肖倩莼;余卓桐;
对芒果幼树回枯病的病原、发病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发现:该病的病原菌是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 Penz)和蒂腐色二孢菌〔Diplodia natalensispole(Evens)〕;易感病品种为秋芒;秋芒在长期干旱后容易发生回枯病;采用及时挖除病死植株、修剪病枝病叶并喷撒1%的波尔多液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其防治效果可达99%。
1990年01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永明;
本文记录了海南岛为害芒果树的叶蝉类昆虫6种:大白叶蝉、小绿叶蝉、一字显脉叶蝉、黑尾叶蝉、芒果扁喙叶蝉及龙眼扁喙叶蝉。对它们的形态、分布、为害特性及治理方法亦作了简述。
1990年01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茂林;
本文对仙人掌果红色素的提制工艺,以及该红色素对光、热、酸碱、氧化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1990年01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少若;梁继兴;招康赛;
根据土壤资源调查和肥料试验结果,认为海南岛属于低钾区,80%以上的土壤钾含量在中下到极低的水平。就全岛来说,因母质类型和利用程度不同差异很大。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钾含量>片岩>砂页岩>浅海沉积物>玄武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土地开垦利用后土壤代换性钾含量明显下降,开垦后数年内胶园土壤代换性钾含量下降近30%,甘蔗和农作地下降50%以上。热带作物多属于喜钾作物。海南岛中低钾区施用钾肥都有良好的反应,特别是在密植、高产的条件下,钾肥在热带作物高产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
1990年01期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宝三;
根据水与电石反应立即产生乙炔气体的原理,设计了仪器,提出了乙炔气量法测定土壤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方法。本法在田间和室内皆可使用。与测定乙炔压力气量法和用水位调节乙炔压力平衡气量法相比,本法设备更加简单,反应可在1分钟内完成,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与烘箱干燥法比较,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绝对值的误差小于0.4%,差异未达显著。
1990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清泉;
本文概述了海南岛养羊业的现状和前景,对进一步发展海南的养羊业提出了建议。
1990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闻献;潘衍庆;
本文就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IRRDB年会上报告的有关橡胶生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在养分运输方面,指出乳管对蔗糖的吸收是通过“H~+—蔗糖共运转”进行的,它必须由原生质膜上ATP酶提供能量才能完成。乙烯利能使H~+—泵ATP酶产生去阻遏作用,促进糖分运输,提高胶乳再生能力。本文还介绍了产胶功能类型学和胶乳诊断的涵义和研究目的。
1990年01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陈业渊;
塞拉利昂是油棕原产国之一。本文概要介绍其油棕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政府对发展油棕业所采取的政策,以及油棕生产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有关方面参考的建议。
1990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学仁;
本文通过对银胶菊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不同阶段起落状况产生的一些背景原因。在介绍当今世界各国银胶菊发展最新动向的同时,对选育优良品种的重要性作了必要的强调。
1990年01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