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秉忠;蔡儒松;
<正> 橡胶树的风害是海南岛东部植胶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一次强台风侵袭之后,受害植株可达百余万株甚至数百万株,1972年20号、1973年14、18号三次强台风使开割树受害30%以上,估计约损失5000吨干胶的产量。为减轻风害,当然不能完全依赖于防护林,但防护林毕竟是减轻风害的有效措施之一。防护林效能的研究,早在我国植胶初期即着手进行。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央气象台、华南热作所等单位在湛江徐闻南华农场对防护林的防风、防旱、防寒等效能进行了测定,並实测了草原地
1980年03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秉忠;陈汉洲;丘金裕;
<正> 胶园林网化改善了自然环境条件,有效地减轻胶树的风害,並提高其生长量和产量,是我国植胶事业具有独特的一项技术措施。但另一方面,位于防护林两侧的胶树,由于光、水、肥等因子的竞争,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也可称谓“林带胁地”。林带胁地的大小与林带网格面积成反相关关系。如一般以林段四周的边一行和边二行的胶树作为受影响的范围计,当林段面积为15亩时,边一行的植株约占林段内总株数的19~24,6,边二行占17~22%,两者累计占林段内近1/3~1/2的面积;如林段面积为30亩时,边一行占13~17%,边二行占
1980年03期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秉忠;蔡儒松;陈汉洲;丘金裕;
<正> 防护林带一般是由大、小乔木及灌木,按其高矮的习性,配置成称之为主木、副木、边行树种。宜作防护林的树种,自五十年代大面积营造防护林开始,即提出有桉类、木麻黄等10余种,但迄今为止,生产上使用的种类范围愈来愈窄,基本上只采用“老三种”,即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其它如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三角枫(Liquidambar formosana)、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m)等均为早期少量种植遗留者。究其原缘,“老三种”粗生易种,生
1980年03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茂元;陈伟明;张祖镜;符气浩;
<正> 一、胶园防护林树种选择和引种目的桉类、木麻黄、台湾相思、油茶是胶园防护林中使用最早最普遍的树种。这些树种在我国橡胶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而且将继续广泛使用。但是上述树种营造的防护林带,树种单纯,结构简单,防风效果差,经济价值较低。桉树早期(3~4龄)时,在9级以上台风袭击下,易断倒;木麻黄木材的天然耐久性较差,极易腐朽和虫蛀,且易开裂变形。木麻黄在湛江垦区生长不良,有衰退现象。另外,星天牛危害严重;台湾相思多干弯曲,又是红根病的寄主,易传染给橡胶。加之历年台风对防护林的危害和人为的乱砍滥伐,使防护林带残缺不全,防护效能大大降低,
1980年03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温茂元;陈伟明;张祖镜;符气浩;
<正> 基本情况台风是海南、湛江南部植胶区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海南岛从1953年大面积植胶以来,至1975年,出现8级以上台风计37次,平均每年1.6次。1972年20号强台风,风力12级以上使海南琼、文地区开割胶树断倒33%;1971年大于12级的第9号强台风,使湛江徐、海地区开割胶树断倒28.4%。国营红星农场位于雷州半岛东南端,北纬20°3′,东经110°2′,该场从1953年植胶至1978年25年中,出现10级以上台风计36次,平均每年1.4次。1971年第9号强台风,风力12级以上,3级以上风害胶树达183,384株,受害率55.2%,干胶产量急速下降。1970年,年产干胶
1980年03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瑞堂;谭云灿;官木;
<正> 一、防护林更新改造的目的与意义防护林可以防风、防寒、防旱、防病、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变,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内外关于防护林的更新与改造,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广泛开展研究。徐海垦区,地处我省南端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常风频繁,台风大。据近三十年的统计,10级以上的台风,就有20次之多,其中,1971年第9号台风,风力12级,这次台风对橡胶的损失,仅开割树断倒达28.4%。 1973年第13号台风,风力达12级,对橡胶树危害极为严重,据统计,开割树受害三级以上有155415株占9%(内断倒97287株),未开割树受害127335株占
1980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符气浩;
<正> 格木(Erythrophloeum ford)属苏木科。我们于1975年从广西引种一批格木种子,1976年6月植于徐闻县国营红星农场原木麻黄林带内,四年来,在上方遮荫郁闭度为0.5的条件下,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分枝多,叶片多而叶色浓绿,树冠大而浓密,比同期植于同样条件下的火力楠、香叶树、母生等树种生长都好(见下表)。
1980年03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有义;
<正>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热带经济植物园创建于1958年8月间。它位于我国广东省海南岛西北部儋县以西十公里处的宝岛新村,该处为北纬19°32地,东经109°,年平均温度为23℃,多年绝对最低温度在10℃以上(1959年春及1975年12月,1976年1月凌晨出现短暂的绝对最低温度为1℃,並出现轻霜),年降雨量1400至1900毫米,空气湿度80%左右。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每年11—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植被为热带常绿季雨林。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性土壤,呈微酸性,团粒结构好。
1980年03期 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三忠;
<正>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受农垦部委托,于1980年11月5—9日,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了科研成果鉴定会议,对华南热带作物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提出的“标准橡胶输送带式连续干燥设备与工艺”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黄宗道副院长主持了鉴定会。广东、云南、北京、上海等省市有关的橡胶生产、制品和科研单位的4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华南热带作物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设计和制造的有效工作长度15米、宽1.85米的输送带式连续干燥试验装置(附有连续进料、扒碎卸料和称量预压等附属装置)运转正常,热效率高,干燥效果良好,产品外观和理化性能完全符合“国产标准橡
1980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