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彩红;蔡杏尧;陈小敏;吴青兰;
为解决橡胶林干旱灾害等级指标的不足,通过分析儋州地区橡胶林干旱灾情调查资料,首次制订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方法(CWDIa)的橡胶林干旱等级指标,并通过对比验证,分析1961—2019年橡胶林不同物候期的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结果表明:橡胶树第二蓬叶抽发期、第三蓬叶抽发期、秋果成熟期几乎不会出现干旱,而第一蓬叶抽发期、春花期、落叶始期和落叶盛期出现干旱的概率很高,平均每10年出现6~7次干旱,尤其是落叶始期,59年中出现42年干旱,中旱20年,重旱5年,特重旱6年。研究结果弥补了橡胶林干旱等级指标的不足,对橡胶林开展实时干旱监测预警具有应用价值,也能很好地指导橡胶生产、提质增效、趋利避害,为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10期 v.43;No.31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继红;余卫霖;高贤玉;郑健;张翠仙;俞艳春;
为探讨香蕉优选2号的抗旱性,以不同PEG6000浓度(5%、10%、15%),不同时间(24、48、72 h)模拟干旱处理,检测与抗旱相关的MDA、Pro、SOD、POD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和香蕉优选2号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1)相同PEG6000浓度处理下,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且随处理时间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相同时间处理下,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5%和15%PEG6000处理下,Pro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Pro含量在48 h处理下达峰值,48h不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Pr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相同浓度PEG6000胁迫时,随时间的延长POD抗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OD活性峰值均在48 h。(4)胁迫处理后,SOD在24 h快速增加。(5)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发现,PEG6000浓度与MDA、Pro呈正相关,MDA与Pro呈正相关。综上,香蕉优选2号幼苗能通过调节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主动适应干旱胁迫,对干旱环境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
2023年10期 v.43;No.315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邓力;李艳枝;陈小红;韦初明;余玉珠;杨秀敛;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4种栽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高度、胸径、高径比、冠幅及生物量的影响,选择出最佳栽植密度,为互叶白千层栽植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高度、胸径、高径比、生物量影响差异极显著,对冠幅影响差异显著。互叶白千层生长高度、胸径、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均以株行距1.0 m×0.80 m表现最好,以株行距1.0 m×0.50 m表现最差;互叶白千层生长冠幅以株行距1.0 m×1.00 m表现最好,但与其他处理之间相差不大。通过单株产量估算4个栽植密度的亩产生物量可知,株行距1.0 m×0.80 m生物量最高,株行距1.0 m×0.50 m生物量最低。综合分析,株行距1.0 m×0.80 m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最大,可作为广西沿海北部湾区域互叶白千层最佳种植密度。
2023年10期 v.43;No.315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宝优;朱艳霞;黄雪彦;吴庆华;周芸伊;韦莹;
研究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对广西莪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广西莪术实生苗繁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莪术种子为材料,设置不同温度条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水杨酸(SA)、褪黑素(MT)、脱落酸(ABA)浸种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及幼苗鲜重,分析不同温度和化学试剂对广西莪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莪术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其中25℃是广西莪术种子萌发最佳温度,播种后第5天开始发芽,发芽率为28%;50、100mg/L GA和50 mg/L IAA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芽率提高至32%~33%,其他试剂(浓度)处理没有促进反而抑制广西莪术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广西莪术繁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2023年10期 v.43;No.31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天斌;陈志科;陈法静;陈川峰;林不三;
为验证豇豆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和本地配方肥最佳施用量,对比、检验测土配方施肥效果,验证和优化肥料配方,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配方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设置了配方施肥(1)(T1)、配方施肥(2)(T2)、常规施肥(T3)和无化肥(CK)4个处理。结果表明,T1、T2和T3均比无化肥(CK)增产增收;与T3相比,T2增产效果较为明显,平均增产6 306 kg/hm~2,节约化肥成本8 988元/hm~2,节本增效42 198元/hm~2。由此可见,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增效明显,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说明此施肥配方适宜在三亚市豇豆生产中推广。
2023年10期 v.43;No.31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俞秀强;柯树炜;李铭;高秀云;李艺坚;刘钊;
在林下进行食用菌栽种,可以实现食用菌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生产优势,有利于统筹协调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互相争地的矛盾,实现以短养长,发挥林菌优势互补的效果。文章聚焦林下食用菌栽培和育种2个方面的技术现状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2023年10期 v.43;No.315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忠保;郑艳;陈卫明;吴江祝;曾庆钱;黄勇;
牛大力是我国传统名贵南药,广泛分布于岭南地区。牛大力为广西、海南和广东地方特色药食同源植物,除药用外,多用于药酒、药膳或煲汤原料。根据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要求,针对广东牛大力种植环境要求、选地、整地、种苗选择、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工艺流程、产地初加工、质量要求、包装、贮藏、运输、加工人员和记录等技术内容,制定了广东省牛大力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为牛大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10期 v.43;No.31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