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研究论文·报告

  • 旋切式电动割胶刀在茂名植胶区试验初报

    李富存;罗世巧;谢黎黎;马启铭;杨江波;潘媛;

    广东茂名植胶区由于胶价低迷,胶工短缺,面临橡胶大面积弃割风险。提高现有胶工的潜力,快速培养合格胶工,对天然橡胶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有积极的影响。传统推式割胶方式是一种精细且技术性很强的手工操作,茂名植胶区大部分都是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采胶,采用此方法存在胶工劳动强度大、培训时间长、橡胶树死皮率高、割胶速度难以再进一步提高等缺点。机械化、智能化割胶工具与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都备受重视,良具良法的升级换代离不开新的核心资源引进或者创制。本研究以茂名植胶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热研73397’为试验材料,进行4CJX型旋切式电动割胶刀(旋切胶刀)和传统推式割胶刀(传统胶刀)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旋切胶刀耗皮量更低,割胶深度更浅,割胶速度更快,劳动强度更低(p<0.01),培训7d就可以进行试验割胶,对缩短胶工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有积极作用。割胶方式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割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旋切胶刀割胶不会污染胶水,且对乳管挤压、摩擦均与传统胶刀的差异不大,通过机械结构控制耗皮量和割胶深度,能避免胶工超深割胶,不易伤树,对保护橡胶树有积极作用,橡胶树保持健康,是保持高产、稳产的保障。有必要通过加强胶工针对性培训,来解决减产问题。同时,机械还有不少改进空间,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随着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旋切式电动割胶刀会成为解决茂名植胶区割胶难题的重要工具。

    2024年07期 v.44;No.32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国内橡胶树病虫害文献计量分析

    陈丽琼;阚应波;许力丹;冯韵;李晓娜;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和WOS数据库的国内橡胶树病虫害相关期刊文献的发文情况、作者、机构、出版物、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为今后国内橡胶树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提供信息参考。结果表明,国内橡胶树病虫害领域的研究机构、作者、出版物都较为集中。研究主要围绕病原菌致病机制、病害防治、病原物鉴定与多样性分析、橡胶树抗病机制与抗性筛选、胁迫应答、疫情监测与预防等多方面展开。

    2024年07期 v.44;No.324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三种施药方式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黎柳锋;王凤英;廖仁昭;韦桥现;

    测试不同施药方式对田间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药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关标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种子包衣、叶面喷雾、心叶点施等措施,测定3种施药方式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和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出苗后14d对草地贪夜幼虫最高防治效果为83.88%和83.84%;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为88.92%和84.70%;虱螨脲、氟铃脲和杀铃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2%、84.26%和81.44%;虫螨腈、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均在88%以上。建议种子处理剂+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剂+心叶点施的综合防控措施,选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延缓害虫抗耐药性的产生。

    2024年07期 v.44;No.324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根康’微生态调控辣椒地下害虫的效果评价

    伍春玲;陈青;梁晓;刘迎;毛立杰;李妙言;

    为了助推海南辣椒产业绿色高效发展,针对性开展了‘根康’微生态调控辣椒地下害虫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用20%‘根康’微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浸泡种苗根10 min和沟施20%‘根康’缓释剂30、45 kg/hm~2后移栽对辣椒地下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最好,移栽5~30 d的辣椒地下害虫为害率均在5%以下;用20%‘根康’微乳剂2 000倍液浸泡种苗根10 min和沟施20%‘根康’缓释剂15 kg/hm~2后移栽,对地下害虫也具有良好调控效果,移栽5~30 d的辣椒地下害虫为害率均在10%以下;20%‘根康’微乳剂500倍液虽然对辣椒地下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好,但对辣椒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20%‘根康’微乳剂2 500~3 000倍液和20%‘根康’缓释剂3.75~7.5 kg/hm~2虽然对植株安全,但对辣椒地下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差,移栽30 d的辣椒地下害虫为害率均达20%以上。综合考虑经济性、防治效果和操作简便等因素,移栽时用20%‘根康’微乳剂1 500倍液浸泡种苗根10 min和沟施20%‘根康’缓释剂30kg/hm~2后移栽,可广泛用于微生态调控辣椒地下害虫的发生与为害。

    2024年07期 v.44;No.32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防虫网+的热区豇豆病虫害生态调控策略

    王硕;吕宝乾;王树昌;吴圣勇;谢文;张起恺;

    豇豆是海南重要冬季瓜菜之一,生产受蓟马、斑潜蝇和枯萎病危害严重。目前海南豇豆病虫害防控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使得蓟马等抗性增强、农药残留超标,当地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对海南豇豆病虫害的现状及其防控中技术单一、滥用农药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功能植物的引入、景观设计优化、农业管理的改进以及生物防治与科学用药4项主要生态调控技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海南豇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依据。

    2024年07期 v.44;No.324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 ]
  • 新型烟草专用基肥对郴州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郭婷;李思军;刘松彪;范光奖;邓利平;刘勇军;

    为探究新型烟草专用基肥配方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在郴州市桂阳县和安仁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新型专用基肥配方对烤烟农艺、经济性状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专用基肥配方2号对于烟株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可提高株高1.72%~1.97%,有效叶片数2.24%~3.32%,茎围4.03%~9.23%;在桂阳烟区施用新型专用基肥配方2号对于改善烟叶化学品质及提高烤烟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方面效果较佳,可提升烤烟产量7.94%和产值8.78%;在安仁烟区施用新型专用基肥配方3号,提升烤烟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方面效果较佳,可提高烤烟产值6.13%和上等烟比例9.98%。

    2024年07期 v.44;No.324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动物源营养液对卷叶霸王空气凤梨新叶生长及矿质元素含量影响

    尹金华;汪华清;张惠贻;

    为分析动物源营养液在空气凤梨上的应用效果,以‘卷叶霸王’空气凤梨为研究对象,以清水作对照,研究动物源营养液、磷酸二氢钾、尿素喷施后对空气凤梨新叶生长、单株增重、光泽度及矿质元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动物源营养液中含有钙、镁、铁、锌、硼和锰等矿质元素,空气凤梨在各种处理后3月内都没有新根萌出,均未出现肥害与微量元素中毒现象,光泽度没有明显差异。2.50‰营养液处理的第1小叶生长率增加41.58%,增加幅度最大。0.10‰动物源营养液处理单株增重率最高,2.50‰、0.50‰营养液处理次之;不同浓度动物源营养液处理间单株增重率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3.33‰营养液处理、1.00‰营养液处理显著增加空气凤梨新叶内钙、镁、铁和锰含量,3.33‰动物源营养液处理的钙含量增加27.80%,镁含量增加23.71%,铁含量增加10.75%,锰含量增加104.41%。3.33‰营养液处理新叶内钙、镁、锰和硼含量显著高于1.00‰营养液处理,但铁和锌含量显著低于1.00‰营养液处理,生产上可以将动物源营养液作为卷叶霸王空气凤梨新型叶面营养肥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

    2024年07期 v.44;No.32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化州柚的矿质营养元素累积和分配特性研究

    陈乾平;唐春风;廖苏奇;陈路;冯世鑫;彭玉德;

    为掌握化州柚的矿质营养元素累积和分配情况,通过考察化州柚结果期根、茎、叶、果实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探究矿质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累积量及采果所造成的营养元素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化州柚树体累积的大量矿质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氮(N)>钾(K)>磷(P),中量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钙(Ca)>镁(Mg),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铁(Fe)>锰(Mn)>锌(Zn)>铜(Cu)。化州柚地上部树体收获鲜果30 kg/株时,果实带走养分量为N 125.72 g、P 55.77 g、K 95.48 g、Ca 23.63 g、Mg16.07 g、Fe 799.72 mg、Mn 640.91mg、Cu 124.78 mg、Zn 157.86 mg。因此,建议及时施用适量的氮、钾和钙肥料以补充收获及修剪带走的养分。

    2024年07期 v.44;No.32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不同树种附生栽培铁皮石斛试验

    陈国德;吴二焕;陈彧;饶丹丹;韩豫;

    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为实验材料,探索不同树种附生栽培对铁皮石斛的影响。结果表明:附生沉香处理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的各项生长指标;附生花梨有助于提高铁皮石斛中总黄酮和粗纤维含量,附生橡胶和荔枝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的醇浸出物;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发现,附生于沉香树上对铁皮石斛生长与品质综合促进效果最佳,综合得分0.70。

    2024年07期 v.44;No.32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

    徐玉梅;王睿芳;潘耕耘;刘堂;罗春明;马俊雄;

    以燕窝果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开展燕窝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观测生长量、生物学特性、物候、果实形态特征、果实品质、抗性、初产等指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1)燕窝果引进到普洱种植萌芽、成枝能力强,一年四季均能萌芽、抽新稍;(2)燕窝果具有早实、丰产、稳产特性,平均单果重356.9 g,平均纵径98.76 mm,平均横径71.78 mm,果形指数为137.6%,可食率为60.85%,初产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26.7 kg,盛产平均每667 m2产量1 350 kg;(3)燕窝果果实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1.1%,每百克果实中含有蛋白质1.6 g,淀粉2.3 g,还原糖8.6 g,VC 4.75 g;(4)燕窝果具有较强的抗虫害、抗旱能力。通过研究,燕窝果在云南普洱种植表现较好,能正常生长结实,产量较高,适宜在云南普洱推广种植,助力“一村一品”产业振兴。

    2024年07期 v.44;No.32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耀堂仙桃蛋黄果在云南孟连引种试种初报

    姜艳;严炜;陈于福;尼章光;宋云连;王美存;

    为了解蛋黄果优良品种耀堂仙桃在云南孟连的生产状况及适应性,对2020年引种于云南孟连县勐马镇的耀堂仙桃蛋黄果生长表现进行现场调查,测定蛋黄果生长指标、果实品质性状,并与同地块种植的本地圆果型蛋黄果同龄植株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耀堂仙桃蛋黄果在孟连适应性强,树体生长快,平均株高达199.3 cm、冠幅2.5 m×2.5 m、主干高度30.1 cm、干周23.4 cm、结果枝长度32.3 cm、结果枝条粗度3.1 cm;投产早,2.5年生苗定植第三年就可大量挂果,平均单株产量达12.8 kg,是本地圆果型蛋黄果产量的3倍;果实品质佳,可食率、蛋白质、抗坏血酸、总糖含量均高于本地圆果型蛋黄果,外观鲜亮,商品性好;一年可多次成花结果,主要以3—4月成花的小果为主,此时期成花的果在11月上旬至翌年1月上旬上市,刚好能够弥补冬季水果销售空挡期,价格可达14~25元/kg;抗寒、抗旱,耐贫瘠,粗放管理仍可正常挂果。调查分析认为,蛋黄果优良品种耀堂仙桃完全适宜在云南孟连推广种植。

    2024年07期 v.44;No.324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无忧花新叶呈色研究

    蒙林平;徐桂红;

    为探究中国无忧花叶片呈色的形态和生理变化,以中国无忧花5个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为材料,测定并比较叶片成熟变色过程中叶色参数L~*(明度)、a~*(蓝度)、b~*(红绿)值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等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叶色变化与叶色参数、色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无忧花叶片发育,叶色从深紫红色转为深绿色,叶色参数L~*值和b~*值先增加后下降,而a~*值先下降后上升;(2)叶片内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b含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则逐渐下降,叶绿素a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波动较小;(3)相关性分析发现,叶色参数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总量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叶色参数b~*、L~*值与花色素苷含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用色差仪对中国无忧花叶色进行测定,可以较好地表征叶片发育阶段呈现出的颜色变化。中国无忧花叶片从深紫红色变为深绿色,主要是由于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上升、花色素苷含量不断减小导致。中国无忧花新叶红色和下垂,可能具有防止紫外线等强光照射造成伤害的作用。

    2024年07期 v.44;No.324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青贮对广西柠檬草挥发性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谷瑶;杨漓;李桂珍;周丽珠;

    采集广西生长的柠檬草,以传统水蒸气蒸馏提取柠檬草精油,分析柠檬草的绝干得油率、挥发油的柠檬醛(橙花醛和香叶醛)以及月桂烯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柠檬草青贮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柠檬草的粗脂肪、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等营养指标在青贮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采集的柠檬草样本主要是柠檬香茅和曲序香茅,柠檬香茅和曲序香茅的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粗纤维含量经青贮后降低,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其他营养成分变化不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曲序香茅中有40种挥发性成分,青贮后,橙花醛含量从19.80%降至12.76%,香叶醛含量从30.73%降至17.37%,橙花醇从2.51%升高至12.23%,香叶醇从9.83%升至15.77%。青贮发酵菌提升了挥发性成分中橙花醇和香叶醇的相对含量,柠檬草可作为反刍饲料的原料。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饲养反刍动物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7期 v.44;No.324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沃柑中溴菌腈、氟吡菌酰胺、亚胺唑的残留量

    朱玉连;何京明;曾永明;黄勇明;刘淑兰;黄丽娥;

    建立乙酸乙酯超声/振荡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提取同时检测沃柑中溴菌腈、亚胺唑、氟吡菌酰胺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加入乙酸乙酯超声/振荡提取25 min,盐析离心后,取上清液,每毫升提取液加入40 mg PSA和200 mg MgSO_4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外标法定量分析。溴菌腈、氟吡菌酰胺、亚胺唑在0.01~1.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 9;溴菌腈定量限为0.076mg/kg,回收率60.00%~89.93%;亚胺唑定量限为0.000 15 mg/kg,回收率63.66%~102.2%;氟吡菌酰胺定量限为3.0×10~(-6) mg/kg,回收率74.0%~91.0%;精密度RSD在3.90%~5.88%(n=8)。该方法定性精确,定量准确,快速高效。

    2024年07期 v.44;No.324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福建省市售普洱茶中71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

    胡汉亮;吴清莲;张婧婧;倪帆呈;李金贵;李杨;

    为了解福建市场中普洱茶的农药残留情况,采购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市售的188份普洱茶样品,其中熟普92份,生普96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的71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依据GB2763—2021标准判断,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88份普洱茶样品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农药残留合格率100%,其中共检出农药残留样品98份,共计检出农药23种,均为非禁用农药,其中熟普农药残留检出率(66.30%)>生普农药残留检出率(38.54%);不同种类的农药检出率顺序为杀虫杀螨类>除草剂类>杀菌剂类,在检出的22种农药种类中,杀虫杀螨类检出率最高,熟普样品的联苯菊酯(38.04%)检出率最高,而生普样品的唑虫酰胺(16.67%)检出率最高。因此,从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来看,福建省市场流通普洱茶茶叶总体上未检测出违禁农药,在茶叶生产中茶农及企业常用的农药以联苯菊酯、唑虫酰胺、草甘膦居多,但农药残留的检出量也远小于限定值,说明在普洱茶茶叶生产区相关监管部门对农药市场的规范,以及茶园管理的农药合理使用均有较好的宣传和指导,对普洱茶产品质量保障建设有较好的成效。

    2024年07期 v.44;No.324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茶树精油微胶囊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刘义军;朱琳;李晶莹;刘佳梦;夏秋瑜;林丽静;

    为解决茶树精油稳定性差,对光、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挥发性较强等问题,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提高茶树精油稳定性。研究优化复合凝聚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探究不同均质时间、均质速度、pH及凝聚时间对茶树精油乳液乳化效果和微胶囊的微观形态影响,并阐明茶树微胶囊包埋特性和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茶树精油乳液制备条件均质转速为20000r/min,均质时间为15min;茶树精油微胶囊复合凝聚pH为4.37,得到形态较均匀、微粒直径为0.80~1.32μm,包埋率为(44.75±0.09)%,缓释性能为65.13%。该研究为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2024年07期 v.44;No.324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1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资源调查及区系特征分析

    潘陆荣;马道承;杨善云;马翠平;

    为深入了解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湿地公园植物种类资源与区系特征,采用实地踏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园内现有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1)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64科119属151种,优势科为桑科(Moraceae)、禾本科(Po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五加科(Araliaceae)和棕榈科(Arecaceae)。(2)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但以热带区系特征为主,其中科的地理分布类型为8类型和5变型,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4个,热带分布科、属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科、属的57.81%和64.71%。(3)公园内植物生活型丰富,以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为主,其中观叶和观花植物种类较多,分别占植物总数量的59.60%和56.95%;湿地植物及中国乡土植物各有39、79种,分别占园内植物总种数的25.83%、52.32%。

    2024年07期 v.44;No.324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磷素组成与淋溶特性

    付登强;刘小玉;

    土壤磷素(P)是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养分限制因子,还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以文昌滨海贝屑沙土为研究对象,应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其形态组成,采用淋洗法评价其磷淋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文昌滨海贝屑沙土磷素形态组成以Ca_(10)-P(45.78%)为主,O-P(26.67%)与Ca_8-P(11.27%)次之,Ca_2-P(2.97%)、Al-P(4.70%)和Fe-P(8.60%)的含量较少;耕地土壤Ca_2-P(28.35 mg/kg)和Ca_8-P(93.74mg/kg)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土壤的Ca_2-P(3.95 mg/kg)和Ca_8-P(42.31 mg/kg)含量;瓜菜和叶菜地土壤Ca_2-P和Ca_8-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的含量;土壤平均磷淋失量为2.92mg/kg,占土壤总磷量的0.32%,占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的10.26%,Olsen-P淋溶阈值为51.13 mg/kg。

    2024年07期 v.44;No.324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全球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李光辉;李玉萍;曾小红;冯韵;李娜;黄贵修;

    热带作物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球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热带作物也是全球农业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从热带作物在全球农业系统中的地位、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应对策略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了解热带作物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及应对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挑战,促进全球热带作物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7期 v.44;No.324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观花植物花期延长的研究进展

    欧阳子龙;贾湘璐;张磊;苏大宏;郎校安;李德祥;

    植物花器官会经历形成、发育、成熟到衰老的过程。维持花器官生理状况和营养水平可有效延长花期。植物花期既受到自身遗传因子作用,也受外界环境因子和人为调控的影响。花器官过早衰老不利于繁衍和景观效果的营造,抑制植物衰老进程、延长花期成为了愈来愈重要的科学问题。调控环境、人工修剪、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添加营养物质、品种搭配设计和基因工程等是有效延长花期的措施。本综述回顾了国内外基于以上措施对观花植物花期延长的研究进展和效果,为延长花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4年07期 v.44;No.324 12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石豆兰属植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邹婉霞;欧阳勤森;卓书斌;郝静静;田海娟;李欣;

    综述总结近20年来国内外石豆兰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石豆兰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菲类、联苄类、黄酮类、苯丙烷类和芪类,这些成分赋予其抗癌、抗炎镇痛、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石豆兰唇瓣上的分泌组织释放甲基丁香酚、覆盆子酮、姜油酮等化学物质,以吸引雄性果蝇协助其授粉。此外,马达加斯加岛的石豆兰呈现出明显的历史进化痕迹。通过本综述,为石豆兰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024年07期 v.44;No.324 137-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8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