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耕作与栽培

  • 控释氮肥比例对橡胶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海林;杨凯;杨红竹;林清火;茶正早;罗微;

    采用橡胶苗盆栽试验,控释氮量占总施氮比例设为0、25%、50%、75%,分析各处理橡胶苗的株高、茎粗以及养分吸收量,以期确定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最佳比例,为控释尿素在橡胶树栽培中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控氮比例从0增加至75%,橡胶苗株高、茎粗、总生物量、氮吸收量和钾吸收量均表现为先减后增趋势,其中控氮75%处理橡胶苗株高、茎粗、总生物量、氮吸收量和钾吸收量均显著大于其它处理,分别为154.00 cm、18.08 mm、146.63 g/株、1 224.28 mg/株、1 316.96 mg/株;橡胶苗磷吸收量随着控氮比例增加逐渐增大,控氮75%处理橡胶苗磷吸收量为188.37 mg/株,但与控氮50%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本研究条件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一次性施肥时控氮比例75%最有利于橡胶苗生长及养分吸收。

    2021年03期 v.41;No.28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材质果袋对青皮红心柚果品质影响

    赵东兴;李春;赵志昆;岳建伟;杨永智;陈林杨;

    为筛选出适宜青皮红心柚生产使用的果袋,试验对比了双层纸袋、白色纸袋和透光塑料袋3种材质果袋对青皮红心柚柚果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影响。结果显示套袋处理可以提高单果质量,对可食率、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型指数均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对比发现白色纸袋和透光塑料袋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固酸比和VC的含量,不会改变青皮红心柚绿色果表的商品特征,但透光塑料袋处理的果实有明显日灼斑,商品果率低。在3种材质的果袋中,白色纸袋处理柚果果表绿色,且果面光滑,无明显病虫害和日灼斑,商品率100%。综合评价套袋对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白色纸袋套袋护果的效果最好,适宜在青皮红心柚生产中推广使用。

    2021年03期 v.41;No.28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王海堂;张复君;

    为研究高温胁迫对玉米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灌浆速率、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籽粒干重和灌浆速率,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酶(SSS)、蔗糖合酶(SS)和蔗糖合酶磷酸和酶(SPS)活性和玉米产量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减少。因此,灌浆期高温不利于玉米产量形成和品质的改善。

    2021年03期 v.41;No.28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基质、生根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珊瑚藤扦插生根的影响

    李进华;孙开道;林茂;黎立港;李秋荔;唐庆;

    为探讨珊瑚藤扦插繁殖的基质、生根剂种类及其浓度最佳配置,以基质[椰糠、泥炭土、椰糠∶泥炭土∶菌渣(V∶V∶V=1∶1∶1)]、生根剂(IBA、NAA和ABT2号)和浓度(100、300和600 mg/L)为参试因素,研究珊瑚藤扦插生根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珊瑚藤扦插的最优组合是A_3B_0C_3,即以椰糠∶泥炭土∶菌渣(V∶V∶V=1∶1∶1)为扦插基质,以IBA或NAA或ABT2号为生根剂,生根剂浓度为600 mg/L,扦插效果较好。

    2021年03期 v.41;No.28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4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淡水淹水胁迫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王冰清;丁岳炼;谭家得;陈杰;万利鑫;周建瑛;王惠芳;

    为探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在淡水环境中的耐淹能力,采用不同水位的淡水对桐花树进行模拟淹水栽培试验,通过了解其生长及生理生态特征,分析桐花树在淡水中的生长状况,为桐花树在城市淡水河流、湖泊以及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正常泡水为对照,模拟淡水轻度、中度、重度淹水胁迫60 d,观察桐花树形态特征、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淹水胁迫组,桐花树淹水水面以下茎上出现大量膨大皮孔;各组间苗高、地径的增长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有略微差别;根生物量的增长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根的增长显著大于重度胁迫组;茎、叶的增长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淹水时长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淹水胁迫组桐花树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MDA、SOD、CAT、POD等含量及活性随淹水时长的增加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大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表明,桐花树对不同程度的淡水淹水胁迫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不同淹水水位中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2021年03期 v.41;No.284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腐殖酸保氮剂对降低堆肥过程中氮损失的影响

    孔凡克;王丽霞;李煜喆;邵蕾;

    研究不同量腐殖酸对鸡粪堆肥进程和氮损失的影响,为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堆肥产物的品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添加保氮剂提高了堆肥高温阶段温度,降低了堆体中水分含量,提高了堆体中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相对于CK处理,添加发酵物料干重1%(B1)、2%(B2)、3%(B3)的腐殖酸,氮含量提高了0.13%、0.20%、0.22%,干物质的损失率减少了0.36%、1.33%、3.73%。B1、B2、B3处理的氮损失率分别为25.37%、20.15%、15.48%,氮损失减少率分别为7.24%、12.46%和17.13%。

    2021年03期 v.41;No.284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遗传育种与品种资源

  • 九个不同品种油棕抗旱性的生理生化鉴定

    金龙飞;杨蒙迪;周丽霞;冯美利;曹红星;

    对9个油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培育适合中国栽培的油棕新品种提供参考。以2年生的油棕盆栽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总酚、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的油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油棕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差异显著;隶属函数值的平均值大小依次为RYCR3>RYNG1>RYCR5>RYCR6>RYCR4>RYCR2>RYCR7>RYMY9>RYMY8;9个油棕品种中RYCR3、RYNG1和RYCR5的抗旱较强,RYCR6、RYCR4和RYCR2次之,RYCR7、RYMY9和RYMY8最弱。

    2021年03期 v.41;No.28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八个澳洲坚果品种成年树抽梢、开花结果特性及栽培要点

    万继锋;曾辉;邹明宏;陈菁;罗炼芳;陆超忠;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生产上仍然缺少优良品种。为顺应产业发展需要,介绍H2、O.C.、922 (A16)、南亚1号、南亚2号、南亚3号、南亚12号、南亚116号等8个澳洲坚果优良品种成年树的抽梢、开花结果特性以及栽培要点,旨在为澳洲坚果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03期 v.41;No.28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白木香叶功能研究进展及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王曦;刘斌;应剑;王黎明;康乐;侯粲;肖杰;牛兴和;牛丽颖;

    白木香的品种、产地、树干结香情况等均是影响白木香叶中关键品质成分的因素。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也会导致制备所得的白木香茶等制品中挥发油等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安全性实验显示,白木香叶属于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目前,白木香叶在中国部分地区被开发为茶叶制品,但由于其法规及品质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制约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白木香叶的形态学、成分、功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影响白木香叶品质成分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现有白木香叶产业发展的不足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对白木香叶产业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旨在为国内白木香资源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与借鉴。

    2021年03期 v.41;No.284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华南地区2种鸭跖草科植物轻型植被毯种植技术研究

    徐剑琼;曾琼;陈军;李超;

    轻型屋顶绿化作为提升城市绿化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的重要措施,轻型屋顶绿化植被毯具有建坪速度快、绿化效果好及便于快速推广等优势。以适用于华南地区轻型屋顶绿化植被毯营建的假紫万年青(Belosynapsis ciliata)和铺地锦竹草(Callisia repens) 2种匍匐茎植物作为试验材料,以无纺布、废弃地毯、三维网作为基底材料,其上分别铺设4种不同厚度的基质进行植株生长观测。试验得出,除铺地锦竹草在无纺布铺4 cm厚基质处理下株高表现更好外,2种植物的覆盖度、叶宽等指标均在废弃地毯铺2 cm厚基质处理下表现最佳。

    2021年03期 v.41;No.284 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生物技术与生理生化

  • PTC3和PPM抑菌剂对橡胶树组培中常见污染菌的抑菌效果及对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效率影响

    成镜;李季;戴雪梅;徐正伟;周权男;黄天带;黄关青;

    以热研7-33-97橡胶树组织培养材料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子鉴定的方法确认橡胶树组织培养中常见污染源是红青霉菌。研究不同浓度植物组织抗菌剂PTC_3(0.2、0.4、0.6、0.8、1、1.2、1.4、1.6、1.8、2.0mL/L)和PPM (0.5、0.55、0.6、0.65、0.7、0.75、0.8、0.85、0.9、0.95 mL/L)抑菌剂对红青霉菌的生长抑制率,及其对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TC_3抑菌剂浓度为1 mL/L时,对红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培养2 d时和培养5 d时,对真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为18.1%、22.3%。当PPM抑菌剂浓度为0.6、0.65、0.7、0.85、0.95 mL/L时,培养2 d,对真菌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8.6%、17.4%、17.2%、19.2%、16.3%。培养5 d时,所有抑菌剂浓度处理对真菌均没有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发现PTC_3和PPM对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TC_3促进效果稍好一些。

    2021年03期 v.41;No.28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怒江流域6个杧果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成分分析

    章勇;张翠仙;解德宏;陈于福;宋云连;王跃全;张惠云;柏天琦;尼章光;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研究了怒江流域6个杧果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成分,为云南省杧果品质评价、杧果病虫害的防治与抗性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杧果品种主要挥发物成分有单萜、倍半萜类、酯类、硅氧烷类等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是杧果香气成分中较多的物质,主要为3-蒈烯、萜品油烯、蒎烯、柠檬烯及其同分异构体等物质,且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挥发物成分存在差异,金煌、三年杧等含有蒈烯,帕拉英达、三年杧中含有丙位辛内酯等酯类物质。

    2021年03期 v.41;No.284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榴莲蜜与菠萝蜜果肉香气成分比较

    郭清云;陈哲;吴凤芝;王祥和;范鸿雁;冯学杰;胡福初;

    为研究榴莲蜜和菠萝蜜果肉香气成分差异及各自特征香气,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榴莲蜜和菠萝蜜果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榴莲蜜和菠萝蜜果肉中分别检测出22种和1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榴莲蜜包含酯类12种、醛类5种、醇类3种、烯烃类2种、菠萝蜜包含酯类12种;主成分分析表明,榴莲蜜的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1-己醇、十三醛、辛酸乙酯等,菠萝蜜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戊酸-2-甲基丁酯、戊酸丁酯等。榴莲蜜和菠萝蜜香气成分中的酯类化合物种类丰富,香气类型均为酯香型,具浓郁的果香。

    2021年03期 v.41;No.284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多种提取液浸提金线莲叶片叶绿素效果研究

    甘勇辉;连建技;

    以甲醇、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二甲基亚砜为提取液,分别提取金线莲叶片叶绿素,用比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旨在筛选叶绿素测定适宜的浸提液。结果表明:叶绿素a测定值由高到低依次为80%丙酮(3.700)、二甲基亚砜(3.686)、丙酮-乙醇(3.585)、甲醇(3.448)、95%乙醇(3.436),其中80%丙酮、二甲基亚砜测定值极显著高于甲醇、95%乙醇测定值,丙酮-乙醇测定值极显著高于95%乙醇测定值;叶绿素b测定值由高到低依次是80%丙酮(1.505)、丙酮-乙醇(1.471)、95%乙醇(1.418)、甲醇(1.365)、二甲基亚砜(1.280),其中80%丙酮、丙酮-乙醇、95%乙醇、甲醇测定值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二甲基亚砜测定值;总叶绿素测定值由高到低分别是80%丙酮(5.206)、丙酮-乙醇(5.057)、二甲基亚砜(4.966)、95%乙醇(4.854)、甲醇(4.813),其中80%丙酮测定值显著高于二甲基亚砜测定值,极显著高于95%乙醇、甲醇提取测定值,丙酮-乙醇测定值显著高于95%乙醇测定值,极显著高于甲醇测定值;叶绿素a/b值测定结果,二甲基亚砜测定值2.880,极显著高于甲醇、80%丙酮、丙酮-乙醇和95%乙醇测定值2.527、2.459、2.437和2.421。综合比较分析,金线莲叶绿素含量测定提取液以80%丙酮或丙酮-乙醇混合液为宜。

    2021年03期 v.41;No.28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植物保护

  • 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的田间效果

    罗志明;尹炯;邓军;李俊;

    为探索有机硅助剂配合化学农药使用对苗期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以98%杀螟丹SP (可溶性粉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胶悬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叶面喷雾法,开展甘蔗螟虫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助剂可降低2种农药的用量,其中,药后15 d,98%杀螟丹SP (250~500 g/hm~2)+助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助剂防效与推荐剂量无显著差异;药后30 d,98%杀螟丹SP (375~500 g/hm~2)+助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助剂防效与推荐剂量无显著差异。有机硅助剂改善了2种农药的防治效果及利用效率,可降低98%杀螟丹SP用量30%~50%、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约35%。

    2021年03期 v.41;No.28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2020年广西区域试验甘蔗品种(系)赤条病发生危害及评价

    李德伟;罗亚伟;覃振强;黄杏;唐利球;罗晟昇;

    甘蔗赤条病是由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avenae)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甘蔗细菌性病害,可表现为叶条斑和顶腐症状。2020年7月初,位于广西龙州县的甘蔗区试点内甘蔗赤条病发生严重。对广西相关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龙州、丁当区试点新植甘蔗品种(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赤条病危害,在龙州区试点百糖15-173综合发病率最高,平均达39.10%;顶腐型发病率最高为桂糖42号,平均发病率达18.23%;在丁当区试点桂糖42号发病最严重,顶腐型发病率为8.25%、叶条斑型发病率为1.15%、综合发病率为9.99%;各区试品种(系)间赤条病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品种(系)在龙州与丁当的发病率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河池、柳州、百色区试点新植甘蔗品种(系)无发病或发病不明显。调查表明,甘蔗赤条病在桂糖42号和百糖15-173上发病较严重,而在新台糖22号、桂糖10-612、桂南亚14-2806、柳糖10-17、桂糖113-532上则发病较轻。

    2021年03期 v.41;No.284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槟榔园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技术规程

    吕朝军;钟宝珠;刘丽;覃伟权;李朝绪;

    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是根据红棕象甲分泌的聚集性信息化合物质,通过人工合成的仿生产品,在红棕象甲监测和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兼有靶标专一、不污染环境、对其它生物不造成伤害及无抗药性风险等优点。目前在海南已发现红棕象甲危害槟榔,为提高监测和防治效率,从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使用条件、配合使用的诱捕器、田间作业应用方式及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与其它防控措施协同应用等方面制定了槟榔园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技术规范,以期为槟榔园红棕象甲的科学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2021年03期 v.41;No.284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病虫害种类调查与药剂防治

    刘迎;陈青;梁晓;伍春玲;

    金钗石斛是海口羊山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病虫害是金钗石斛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为有效预防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病虫害发生与为害,对该地区金钗石斛的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与药剂防治试验。调查发现,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种植区的病害有6种,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害虫有11种,其中斜纹夜蛾、菲盾蚧、海南小囊螺、细钻螺、双线嗜粘液蛞蝓发生较为严重。药剂防治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SC对茎腐病、40%咪鲜胺EW对叶斑病、40%苯醚甲环唑SC对炭疽病、20%噻森铜SC对软腐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85.7%、88.6%、84.3%、81.7%;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斜纹夜蛾、350 g/L吡虫啉SC对桃蚜、30%乙唑螨腈SC对二斑叶螨、10%虫螨腈SC对菲盾蚧、80%四聚乙醛WP对海南小囊螺、30%茶皂素AS对双线嗜粘液蛞蝓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92.6%、94.1%、91.9%、96.7%、88.3%和84.6%。研究结果可为海口羊山地区金钗石斛的病虫害防控提供依据。

    2021年03期 v.41;No.284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药用植物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李健;许昌有;张诗泽;牛志凯;张陆军;董博;魏文康;

    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部分经过防治验证后成为中草药。罗非鱼链球菌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相较于抗生素和疫苗等防治方法,药食同源的药用植物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耐药性。研究表明,一些清热解毒、清热祛湿的中药如黄连、五倍子等的杀菌消毒功效非常强,还能提升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鱼类的健康成长,提升水产品的质量。本文总结了如生物碱类的中药抑制链球菌成分,以及如溪黄草、五倍子等8种常见抑制链球菌的中药,并总结和展望防治链球菌病中行之有效的中药复方技术、中药和抗生素复方技术,以及中草药和益生菌复方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1年03期 v.41;No.284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农业工程与经济

  • 木薯茎叶和王草不同混合比例青贮对饲料品质的影响

    胡海超;周璐丽;王定发;周汉林;侯冠彧;周仕程;

    为研究不同比例木薯茎叶和王草混合青贮后的饲料品质,将新鲜木薯茎叶和王草以质量比10∶0、8∶2、6∶4、5∶5、4∶6、2∶8、0∶10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对青贮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薯茎叶和王草5∶5混合青贮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NDF)和氨态氮(NH3-N)含量最低(p<0.05)。随着混合青贮中木薯茎叶比例的减少,粗脂肪(EE)、粗蛋白至(CP)和氢氰酸呈现降低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成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各组青贮饲料的pH值均未超过4.0,乳酸(LA)、乙酸(AA)和丙酸(PA)均在4∶6组出现最低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极显著低于全部木薯茎叶青贮组(p<0.05),丁酸(BA)在各组青贮饲料中均未检测到。木薯茎叶和王草以5∶5比例混合青贮组氨态氮含量最低。推荐木薯茎叶与王草以5∶5比例混合青贮。

    2021年03期 v.41;No.284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可降解地膜研究进展及菠萝叶渣在可降解纤维地膜利用中的展望

    明向兰;

    为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施用、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农业面源严重污染的问题,以及实现政府"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利用植物纤维地膜构建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型社会成为主流。本文综述了可降解地膜的研究现状,包括光降解塑料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光-生物双降解地膜、液体可降解地膜以及植物纤维地膜等几类,并对能够结合制浆造纸技术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型纤维基地膜的菠萝叶渣再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展望菠萝叶渣在可完全生物降解型纤维基地膜中的利用潜力。菠萝叶渣在制备可完全降解型纤维基地膜中的利用,不仅实现废弃菠萝叶、皮、渣的高值无害化利用,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对菠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式,是建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大势所趋。

    2021年03期 v.41;No.28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6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全程质量支撑技术体系是世界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基于FAO统计数据和云南芒果产区田间调查的实证研究

    邓志新;陈国兰;尼章光;罗心平;赵兴东;

    基于中国芒果出口率低于水果行业出口平均值的实际情况,深入探寻芒果产业内生产技术过程及发展规律,将经济问题转化为质量技术问题,提出贯通全产业链的全程质量支撑技术体系是中国、世界芒果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之一——该假说经云南芒果产区田间调查结果和FAO世界芒果产业数据两个层次的检验成立。本文选择经济和技术交叉地带深入产业内生产技术过程的独特视角,对预测其他芒果产区、其他水果、农林产业发展趋势具有启发意义。

    2021年03期 v.41;No.284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热带农业科学》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订阅

    <正>《热带农业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农业综合类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被清华同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出版网络总库、万方数据、龙源期刊数据库等收录。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CN 46-1038/S,ISSN 1009-2196。海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代号:BM8913,国内邮发代号:84-31。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订阅期刊。

    2021年03期 v.41;No.284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