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川峰;张天斌;胡茂康;张珍;杜前进;
生菜是海南三亚地区冬季的主栽蔬菜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化肥利用率低、土壤酸化板结严重等问题,增施有机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适宜的化肥替代率是有机肥配施首要解决的难题之一。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在基肥时期施用不同量化肥,后期施肥管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20%化肥(T_1)、有机肥替代40%化肥(T_2),探究不同替代比例对生菜产量、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生菜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和磷酸酶活性;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20%,化肥施用量减少,但生菜产量增加10.09%,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生产力。建议热区生菜生产中有机替代20%化肥。
2025年06期 v.45;No.33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黄天明;王昌跃;姚继涛;祖超;赵雅琦;王灿;
为了探明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土壤养分速测的基本条件,以海南琼海大路镇72个砖红壤样品为试验材料,明确了不同装样器和不同粒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及其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测试皿和测试瓶等不同装样器以及1.00和0.25 mm不同粒径土壤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R~2均大于0.99;测试皿数据建立的有机质和全氮模型用于预测时效果较测试瓶好,其用于评价模型优劣的RDP、RMSEP和RE等参数大多数均优于测试瓶;不同粒径土壤建立的有机质模型用于预测时结果相差不大,但对全氮进行预测时采用0.25 mm土壤样品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综上所述,不同装样器和土壤粒径对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影响不大,但采用测试皿和0.25 mm粒径土壤用于养分预测时效果相对较好,可作为砖红壤近红外光谱养分速测应用的基础设置。
2025年06期 v.45;No.335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农泽梅;卢业飞;欧克纬;吕平;周全光;
探究大田条件下不同甘蔗品种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差异,为探讨根际土壤微生物组在不同甘蔗品种对栽培土壤的适应性和土壤改良方面的作用提供参考。以3个不同甘蔗品种(GR2、ROC22、LC05136)为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其大田甘蔗分蘖盛期根际土壤及未种植甘蔗的空白土壤(CK)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差异。土壤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3个不同甘蔗品种根际土壤与空白土壤的酶活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不同甘蔗品种间的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与空白土壤的优势细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Bacteroidetes、Chloroflexi和Actinobacteria,丰度占比在78.36%~82.42%;优势真菌门均为Ascomycota及Basidiomycota,丰度占比在41.356%~55.52%。不同品种间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一定差异,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品种GR2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品种ROC22的较为相近。研究初步阐明了大田条件下不同甘蔗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酶活性的差异,可为后续深入探讨优良品种的特定关键微生物菌群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06期 v.45;No.335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俞华先;安汝东;郎荣斌;桃联安;边芯;张钰;
为了解云瑞14658和云瑞14599两甘蔗新品系在云南陇川水田、旱地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为其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在陇川3乡镇的旱地、水田布置两新一宿的六点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云瑞14658在陇川水田、旱地上的平均蔗茎产量、产糖量显著高于双对照,平均蔗茎产量、产糖量的高稳系数皆超过双对照,产糖量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双对照,蔗茎产量的变异系数水田上低于双对照,旱地上介于双对照之间,说明云瑞14658在云南陇川水田、旱地的丰产性高、抗性宿根性强,环境对产糖量影响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高糖抗性兼优的甘蔗新品系;云瑞14599在旱地上蔗茎产量和产糖量显著超过对照柳城05-136(CK_2),在水田、旱坡地产糖量的高稳系数皆超过双对照,平均蔗茎产量的高稳系数在水田、旱坡地介于双对照之间,蔗茎产量和产糖量的变异系数水田上皆低于双对照,旱地上均超过双对照,抗性宿根性好,说明其适应在云南陇川水田种植。
2025年06期 v.45;No.335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欧阳燕菲;赵洪;张昭景;漆艳香;张欣;
为明确海南省香蕉灰纹病的发生危害情况,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以澄迈县福山镇红光农场主栽品种海贡蕉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时定点方式对香蕉灰纹病的田间发生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香蕉灰纹病全年均可发生,病害流行曲线呈近“S”型。6—11月生长季内,病情指数随香蕉生育期逐步上升,4月和11月出现病情发展高峰,其中11月峰值最大。湿度是影响香蕉灰纹病消长的重要因素,雨季是该病害田间快速增长的时期。另外,秋季及春夏之交阴雨潮湿天气也会导致该病害的扩展蔓延。
2025年06期 v.45;No.33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姜艳;陈于福;尼章光;章勇;王铁运;王美存;
为了解不同物质喷施对热农1号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在芒果种核开始形成时期对树体喷施不同浓度腐殖酸、菜籽油枯+红糖及芸苔素,待果实成熟度为8成时采摘,测定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颜色R、G、B值及完熟时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3种物质喷施均有利于热农1号芒果果实内含物累积,腐殖酸不同喷施量处理与单果重和种子纵径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厚度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厚度显著负相关;不同浓度3种物质喷施的热农1号的果皮重及果皮厚度均小于CK,进一步说明3种物质均具有提高热农1号果实形态性状品质的作用,其中腐殖酸效果更明显。果皮颜色R值与菜籽油枯+红糖处理正相关,3种物质喷施的果肉颜色R、G值均显著高于CK;说明菜籽油枯+红糖有利于改善热农1号芒果果皮颜色,而3种物质喷施都对果肉颜色具有改善作用。各处理热农1号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颜色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热农1号芒果后熟过程中果皮颜色变化趋势一致;菜籽油枯+红糖的施用有利于果皮颜色R值的提升;果皮颜色G值随腐殖酸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果皮颜色B值,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所有结果均表明,3种物质喷施对热农1号芒果果实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025年06期 v.45;No.335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颢;韩泽邦;杨云天;冯青青;普光存;何飞飞;
季节性干旱是云南主要的气候特征,也是咖啡生产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为明确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光合参数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持续干旱与复水下施用生物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DL时期,持续不浇水9 d)后复水,咖啡苗基本上能自我恢复;重度干旱胁迫(DS时期,持续不浇水13 d),D_1处理(持续干旱,未施生物炭)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比W_1处理(正常灌水)下降63.5%,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分别下降114.6%和89.8%,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33.2%,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上升2 353.7%、199.4%和385.5%。施用生物炭明显缓解咖啡干旱胁迫,DS时期,相比D_1处理,D_2处理(持续干旱,生物炭用量为烘干土重的5%)的RWC增加了59.1%,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1.1%,叶片Pro、MDA和SOD分别下降64.2%、74.1%和11.9%。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3 d(DS+R时期),相比D_1处理,D_2处理的RWC增加了40.8%,Pn和Gs分别升高3.7μmol/(m~2·s)和1 200%,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0.5%,叶片Pro、MDA和SOD含量分别下降853.1%、65.1%和70.7%。持续干旱及复水下,施用生物炭的咖啡苗仍然存活,其光合参数和抗逆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显著改善,生物炭用于云南山地咖啡抗旱栽培值得进一步探索。
2025年06期 v.45;No.335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韩学坤;李民华;李桂永;刘家豪;张玲艳;李娜;
以2022、2023年湖南怀化气象数据和阳光1号的果实观测数据以及土壤湿度数据为基础,分析无雨期≥5 d后降雨产生的气象因子波动值、土壤10~40 cm不同深度湿度波动值与裂果率的关系。结果显示,降水量(r=0.991~(**))、10 cm深度土壤湿度波动值(r=0.974~(**))与裂果率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挂果数量间的裂果数差异显著(F=6.2~*),裂果率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降雨事件导致的裂果率差异显著(F=5.172~*)。在防裂果试验中,裸露地表与覆盖棉毡毯处理的裂果率差异不明显。该品种2023年在怀化表现果实品质优良、但抗寒性比当地主栽品种差。
2025年06期 v.45;No.33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吴碧君;邱春锦;卢翠香;郑永德;曾丽兰;刘小英;
为了解大杯蕈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加快大杯蕈良种选育进程,以10株大杯蕈菌株为试验材料,调查其农艺性状,采用拮抗试验和ISSR、RAPD、SRAP分子标记,分析10株大杯蕈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基于3种分子标记扩增结果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农艺性状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2.5时,10份大杯蕈菌株被分为4类。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10个RAPD引物、12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清晰条带111、121、166条,多态性比率ISSR(81.98%)>SRAP(77.71%)>RAPD(66.12%)。基于3种分子标记的综合聚类结果,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6时,10份大杯蕈种质菌株被分为4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菌株聚为一类。10份供试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聚类结果、拮抗试验与3种分子标记的综合聚类结果基本一致。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菌株间遗传背景更吻合,且ISSR引物组合可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可为大杯蕈菌株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提供依据。
2025年06期 v.45;No.335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盛娟;胡玉富;李晓君;曹琦;魏春梅;
以云南临沧野生兜唇石斛完整无裂缝蒴果为材料,对种子无菌萌发和原球茎诱导、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壮苗以及炼苗移栽进行研究,比较兜唇石斛在添加不同有机添加物浓度、无机盐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在种子无菌萌发培养基、无菌苗增殖培养基和丛芽的生根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各培养阶段生长状况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以此建立兜唇石斛的离体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兜唇石斛种子无菌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土豆汁60 g/L+蔗糖30 g/L+琼脂6.0 g/L;丛芽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土豆汁60 g/L+6-BA 0.5 mg/L+NAA 0.2 mg/L+AC 0.2 g/L,扩繁系数4.6;最佳壮苗与生根培养基为1/2 MS+香蕉汁60 g/L+IBA 0.5 mg/L+6-BA 0.2 mg/L+NAA 1.0 mg/L+AC 0.2 g/L,幼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每株平均株高3.28 cm,平均生根15.6条,平均根长2.15 cm;炼苗、移栽30 d的成活率达到100%。
2025年06期 v.45;No.335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钟键;孙良娟;李红权;蔡永红;关睿;蔡双虎;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对食品安全监控的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的新型检测技术,在恒定37℃条件下,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酸的指数级扩增,整个检测流程仅需20 min。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成功实现了对溶藻弧菌的高效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50 cfu/管的菌量下准确检测到溶藻弧菌;此外,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且节能,非常适合在口岸和基层部门推广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在2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为热带水产品的安全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技术不仅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的快速检测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2025年06期 v.45;No.335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肖腾香;周炎花;胡汉亮;周晓珊;林银娜;曹福亮;
为探究不同窨制工艺处理对轻焙火柚花香铁观音品质的影响,改善轻焙火铁观音品质风味,采用三因素三水平(配花量、窨制时间、干燥温度)正交试验,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最佳窨制工艺参数。感官结果表明:窨制时间12 h、配花量60%、干燥温度90℃得分最高,品质表现为柚花香浓郁,滋味浓醇,汤香入水;理化成分结果表明:经窨花处理过的茶样茶多酚含量均显著下降,茶氨酸、咖啡碱、水浸出物、水分含量差异显著。
2025年06期 v.45;No.33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滕娟;李玉祥;
掌握八角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一个生长期内的八角秋果为研究对象,对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横长径、横宽径、纵径等指标进行测量;利用三次多项式方程、二次多项式方程、logistic方程等模型对各指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0~144 d时,果实生长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生长速率变化小;145~268 d时,果实快速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在207 d时达到最高,208~303 d时呈现下降趋势,304~364 d时变化趋势较小;269~364 d时,果实大小逐渐趋于稳定。在果实生长过程中,果实横径与纵径比值变化在0.70~3.08,变化幅度较大;0~144 d时,比值增长较慢;在145~303 d时,比值逐渐增大,最高达到3.08,此生长阶段果实纵截面逐渐变为长扁形;在304~364 d时,比值呈略微下降并趋于稳定,此生长阶段果实纵截面形成稳定长扁形。3种方程模型对果实横长径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6、0.918、0.968,对果实横宽径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1、0.875、0.958,对果实纵径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3、0.951、0.974,实际数据与方程模型拟合的结果相符。八角果实的横长径、横宽径、纵径生长曲线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八角果实的生长过程可分为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对八角果实生长过程进行三次多项式方程、二次多项式方程、logistic方程模型拟合,3种方程模型均能拟合出横、纵径生长变化过程,其中三次多项式拟合精度最高。
2025年06期 v.45;No.335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林炳霜;王老二;陈兴乐;胡蓉;赵芳;李剑美;
研究旨在明确端午药市中药材当归的基源,并评估大芦山当归的药材质量。广泛收集各地以当归命名的药材样本,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基源鉴定。依据《中国药典》标准,测定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含量,并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挥发油含量,以全面评估药材质量。共收集到9种名为当归的药材,通过DNA条形码比对,确认普洱端午药市中的当归药材主要来自伞形科植物,包括藁本、长茎藁本、紫花前胡、滇芹等不同种类。产自普洱的大芦山当归(藁本属藁本)在药材质量上表现优异,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尤其是挥发油含量高达8.47%,远超药典规定的标准。本研究通过科学的基源鉴定和药材质量分析,揭示了端午药市中当归药材的基源现状,并确认了大芦山当归作为高质量药材的地位。这一发现为规范端午药市药材使用、保障药材质量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后续的药材开发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06期 v.45;No.335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玮倩;黄俊添;廖宗浪;黄百祺;邹素娴;
为扩大厚鳞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检测方法,探究不同熟制手段对厚鳞柯种仁风味物质与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炒制、水煮和烘烤处理后,厚鳞柯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从17种分别增至最高种数23、30、26种,并新产生1-辛烯-3-醇、苯乙醛、乙酸龙脑酯、吡嗪类化合物等风味成分。相比起水煮,炒制和烘烤方式对焦香风味的增强更为明显,且炒制会在更短时间达到熟制极限。此外,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炒制和烘烤更适合作为厚鳞柯的熟制方式,熟制最佳时间分别为10和20 min。因此,熟制处理可进一步改善厚鳞柯的风味,为扩大厚鳞柯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2025年06期 v.45;No.335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8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陆海燕;郑静;吴香丽;田红;陆艳柳;朱栗琼;
以使君子花冠为实验对象,采用石蜡切片、组织透明、半薄、超薄切片等方式,结合光学、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分别对花瓣横切面结构以及细胞内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薄壁细胞中内含物的体积和数量随着花瓣的发育不断增加,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薄壁细胞中油滴的数量和体积随开花进程的发展不断增加。使君子花瓣精油的产生可能有2条途径:一条在细胞质中合成;另一条是由质体中的淀粉粒转化而来,精油随着质体的降解释放到细胞质中;主要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精油运输至细胞质膜外,再通过细胞壁扩散到细胞外部。本研究为在细胞学层面了解使君子的精油形成途径奠定基础,为使君子精油的最佳采收时间选择、资源的良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6期 v.45;No.335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舒;马正兵;于晓丽;
以来自27个产地的桃金娘为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择与桃金娘观赏特性密切相关的13个评价指标,构建桃金娘观赏价值综合评价体系,并对各种源桃金娘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为不同种源桃金娘植物园林景观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3个评价指标中,整体形态和花色的总排序权重值最大,是影响桃金娘观赏价值的重要指标;根据综合评分,27个种源桃金娘观赏价值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Ⅰ级种源包括陆川、大埔和临高3个种源;Ⅱ级种源包括荔波、连平、右江、南康、潮安、连城、南雄、澄迈和博罗9个种源;Ⅲ级种源包括惠阳、仙游、桂平、开平、汝城、连山和象州7个种源;Ⅳ级种源包括临桂、廉江、古田、雷州、都安、大鹏、武鸣和平阳8个种源。陆川、大埔和临高3个种源桃金娘观赏价值高,具有良好的园林应用价值。
2025年06期 v.45;No.335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兆慧;杨奕嘉;谢龙缘;田童;
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例,将国家公园游憩区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游客满意度对国家公园建设和营销策略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搜索关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有效评论文本30 000条,从样本区基本信息、游憩高频词汇、语义网络和游客情感分析等4个方面来分析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由旅游景观、旅游基础设施、游憩体验和管理服务4个方面组成。游客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大,人文景观相对较好,游憩活动比较丰富,片区管理体系相对完善,但还存在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内外部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因此,将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游憩区建设与管理中,需要重视保护地域生态环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游憩体验、加强旅游管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2025年06期 v.45;No.335 12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蓝炎阳;林勇文;余德亿;
梳理我国登记的用于柚类病虫害防控的农药产品,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柚类病虫害防控用药的对策建议。从中国农药信息网中检索已在我国登记且可用于柚类病虫害防控的农药产品,分析这些产品的登记整体情况、农药类别构成、农药成分占比、农药剂型分布和登记防治对象等信息,针对柚类病虫害防控用药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我国在柚类上登记的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农药产品只有21个,登记的防治对象仅有8个,85.7%是杀虫剂品种,且大部分为阿维菌素乳油产品,造成很多病虫害防治无药轮换或无药可选,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柚类病虫害用药登记工作,特别是简化生物农药的登记流程。柚子是种较广泛种植的柑橘品种,现登记用于柚类病虫害防控的农药产品存在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农药产品研发及登记工作。
2025年06期 v.45;No.335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位媚;孔佳俊;阚智;姚伟;
甘蔗不仅是人类日常所需糖制品的重要原材料,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也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为全面了解甘蔗全产业链领域研究进展与热点,对近20年发布在WOS的核心合集以及CNKI北大核心的国内外甘蔗全产业链领域的文章进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国际上的甘蔗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内发文量从2014年达到顶峰后呈下降状态;国际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有6名来自中国,1名来自巴西,1名来自美国,1名来自印度;在国际上,各发文机构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国内发文机构之间的联系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甘蔗渣和产量受到国际和国内学者广泛关注,除此之外,国际学者对甘蔗生物质、生长、酶解及乙醇生产等方面较为关注,国内学者对甘蔗叶、割手密、基因克隆、农艺性状较为关注。文章通过对甘蔗领域研究进展与热点进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为后续甘蔗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45;No.335 13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莉;方吉祥;施云庭;张钟;赵宇霞;姚万福;
云南省玉溪市2023年柑橘种植面积41.35万亩(1亩≈667 m~2),主要种植品种为特早熟温州蜜柑、冰糖橙、沃柑等,产量90.45万t。柑橘是玉溪市的第一大水果产业,也是除烟草外的第二大经济作物。文章对玉溪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苗木质量没有保障、成本高;已有品种老化、衰退,新品种引进、储备不足;病虫草危害难以控制,安全生产风险大;用工难、管理人员不足且老龄化;种植面积增长过快,种植者技术差异大”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规范柑橘苗木种植及交易,提高苗木成活率;加强本地优势品种保护,引进优良新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引入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通过深入研究现状和问题,为柑橘产业指明改进和发展的方向,以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025年06期 v.45;No.335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