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洁;魏云霞;何翠翠;韦卓文;张洁;
为优化宜机化栽培模式,开展华南12木薯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性状及薯构型的影响研究,设宽窄行木薯的平地单作(T_1)、平地间作花生(T_2)、平地间作玉米(T_3)、起垄单作(T_4)、起垄间作花生(T_5)、起垄间作玉米(T_6)共6个处理,120 cm宽行内间作2行花生或玉米,60 cm窄行内不间作,调查木薯和间作作物的地上部农艺性状、产量及薯构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的鲜薯和粗淀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平地与起垄模式的单作鲜薯和粗淀粉产量相近;平地模式的间作比单作鲜薯减产3.7%~10.5%、粗淀粉减产8.5%~10.5%,而起垄模式的间作比单作鲜薯减产17.7%~20.7%、粗淀粉减产14.7%~19.3%。分析不同栽培模式的薯构型,在≤30.0 cm的窄行内侧(垄中)鲜薯重分布均≥99.5%,≤30.0 cm的窄行外侧(垄侧)鲜薯重分布均≥99.1%,≤25.0 cm层深内鲜薯重分布均≥99.8%。总之,60 cm窄行距的双行木薯在120 cm薯幅宽及25.0 cm层深范围内的鲜薯重分布≥99.0%,符合现行大垄双行木薯收获机最低作业要求(收获幅宽130 cm和薯深30 cm)。综合评估,推荐华南12木薯为宜机化品种,可平地间作,但不宜起垄间作。
2025年08期 v.45;No.33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林启昉;吴木兰;林淑婷;韦新宇;吴立东;
为探究采后辣椒(Capsicum annuum L.)适宜的贮藏温度、延长辣椒的贮藏保鲜期,进一步开拓辣椒市场,以明椒10号辣椒果实为材料,在90%RH(相对湿度)条件下,分别于5、10、25及30℃下贮藏,其中25℃为对照组,每3 d测定其采后生理相关指标和主要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5和10℃条件下的辣椒能保持更好的果实品质,30℃条件下则加快了果实的腐坏。但于5℃低温贮藏时易出现表皮凹陷变色、果肉褐变等冷害症状。与其他贮藏组相比较,10℃下贮藏的辣椒能更好地保持果实的商品率、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的腐烂指数、呼吸强度及细胞膜透性,延缓辣椒的衰老进程。综上,10℃是采后辣椒较为适宜的贮藏温度,研究结果可为辣椒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45;No.337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范晓玥;姚立萍;陈斌;赵依杰;
为探究不同遮阴对番石榴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珍珠番石榴为试验对象,设置不遮阴、30%遮阴、50%遮阴3个处理,测定番石榴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生长情况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30%和50%遮阴的番石榴叶片叶绿素SPAD值比不遮阴分别提高了24.41%和26.75%。30%遮阴显著降低日灼率,改善病果率,好果率最高,达94.32%。50%遮阴后的番石榴果实纵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还原糖含量均显著低于不遮阴与30%遮阴处理,总酸含量也显著提高。30%遮阴与不遮阴处理相比,除还原糖含量外,均未有显著差异。综上,与不遮阴和50%遮阴相比,30%遮阴更有利于保证番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2025年08期 v.45;No.33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应培;罗辉;林长河;高平;
汉两优219是湖南佳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用自主选育的籼型两系不育系汉S为母本、恢复系R21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优质高产感温晚熟组合。2023年通过海南省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文章主要分析新组合汉两优219的亲本特征特性、选育过程、省级区试试验情况,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及制种技术,为汉两优219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5;No.33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武瑞瑞;李亚男;张晓芳;吕玉兰;杨旸;李贵平;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咖啡品种种子性状变异及开展种子性状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对采自保山潞江坝、临沧幸福镇、普洱、德宏瑞丽和芒市等地33个咖啡种子进行考种,测定种子质量、种子长、种子宽、紧致度、长宽比、形数、种子含水量等7个性状,并采用显著性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隶属函数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显示,不同样品各个性状间有一定差异,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程度也不相同;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种子性状间不是独立的。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235%,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种子宽、长宽比、紧致度和形数,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种子长、紧致度和形数,第3主成分主要代表了种子质量和含水量。根据主成分的得分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3个咖啡种子的性状综合评价值,其中位列前5的依次是编号18、20、23、27、28,即T5175(临沧幸福镇)、爱伲CV-19(普洱)、瑰夏(临沧幸福镇)、瑰夏–圆(临沧幸福镇)、爱伲C36(普洱)。咖啡种子性状都具有丰富的变异性,种源间形态差异较大。从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各种植区的咖啡豆大小不一,在同一地点种植的不同咖啡品种各性状间也存在差异。在咖啡推广种植时,应该注意种植品种的选择。
2025年08期 v.45;No.337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夏清清;蒲全波;金容;刘柏宏;符鹏;李仕伟;
为准确评价甜糯双隐玉米新自交系的应用潜力和利用方向,培育优良甜糯玉米品种,以8份甜糯双隐玉米自交系(F1~F8)为被测系和18份糯玉米自交系(M1~M18)为测验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44个组合,对单株产量、穗长、秃尖等6个主要穗部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F4(TN212)除秃尖一般配合力(GCA)为负值外,其他性状均为正效应,综合表现较好;F1(ZTN32)、F2(TN1704)和F3(TN512)单株产量GCA表现较高,易配制出高产组合。M11×F7(ZB102×TN441)主要性状特殊配合力(SCA)均表现优异,是强优势组合;M5×F2(BN211×TN1704)、M16×F3(GN61×TN512)、M14×F4(BN170×TN212)和M10×F8(M10×TN1043)的单株产量SCA表现突出,具有较高产量潜力。八份甜糯双隐玉米自交系穗长、穗行数、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50%;秃尖及行粒数广义遗传力均高于80%,远大于狭义遗传力;穗粗广义遗传力及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以上说明,TN212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在育种实践中可重点利用;ZTN32、TN1704、TN512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相应的亲本材料进行定向利用。穗长、穗行数及单株产量宜在早代选择,秃尖及行粒数宜在晚代选择,穗粗宜在晚代多环境条件下进行选择。
2025年08期 v.45;No.337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梁其干;陈积豪;张浩;符小发;张学军;周勃;
为满足海南市场需求,丰富甜瓜品种类型,促进乡村振兴及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三亚作为南繁硅谷和全国甜瓜新品种展示推广平台的独特作用,扩大登记品种(系)的展示观摩交流。筛选适宜海南三亚及类似产区应用的优良厚皮甜瓜新品种(系)。对20个育种单位(公司)的62个品种(系)的单株产量、心糖、边糖、风味、植株长势、网纹等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品种(系)之间的差异。光皮甜瓜有YL-10、众天翠雪;黄皮网纹甜瓜有都密橙1号、金花、21-6、21-7、江淮密4;绿皮网纹甜瓜有2095、都密橙5、25-1。这10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在本地推广种植。
2025年08期 v.45;No.337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彭丽辉;熊忠臣;杨哲;陈妮;韦霄;柴胜丰;
开展石斛属植物引种栽培适应性研究,以期更好地保护利用石斛资源,同时为指导石斛产业发展提供有利依据。以从广西、云南、海南引种至桂林的40种野生种石斛为材料,观测其抗逆性、新芽分蘖情况、开花结实状况等方面的栽培适应性。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石斛引种栽培适应性进行综合评分并排名,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可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结果表明,40种野生种石斛共分为3个等级:上等类(18种)、中等类(16种)、下等类(6种);上等类石斛其栽培适应性最强,有利于在桂林大面积推广种植;中等类石斛适应性相对偏弱,在种植过程中需加强病虫害和施肥等养护管理措施;下等类石斛适应性较差,宜栽植于林中树干上阴凉环境下,在种植过程中需精心养护。
2025年08期 v.45;No.337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莫明锋;杨章旗;黄毅杰;李嘉庆;吴善广;唐生森;
掌握黑格优树子代家系幼林的生长性状变化节律,以及开花结实、展叶和落叶的物候特征,为高效栽培和种子园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对黑格人工幼林进行年生长差异综合分析和物候期调查。结果显示,黑格栽植第2年,树高、胸径、材积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2.82 m、2.34 cm、0.008 075 m~3,平均每月分别增长5.68%、5.48%、17.54%。不同月份的树高、胸径、材积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3月份的胸径、材积增长率最大,分别为11.97%、42.20%;8月份树高增长率最大,为10.99%。不同家系间的树高月增长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28号家系平均每月树高、胸径、材积增长值均最大,分别为0.37 m、0.30 cm、0.000 262 m~3。物候调查显示,黑格萌芽期3月,展叶期4月,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挂果期6月中下旬,果实膨大期7月,盛果期8—10月,果成熟期11月,叶始脱落期12月;至翌年,果始脱落期2月,落叶盛期3月,脱落末期4月上旬,落果末期5月。黑格为近全期生长型,3月和8月为主要的速生期,可分别在1—3月和6—8月期间开展追肥抚育措施,为黑格快速生长提供所需养分;28号家系生长增量表现较为优越,可作为速生优良家系进一步跟踪监测;人工授粉宜在5月进行,采种宜在2—3月。
2025年08期 v.45;No.337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祖庆学;孙光军;冯裕洋;祝紫江;蔡武;王艺焜;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的优势繁育寄主,为了获得更多斜纹夜蛾卵块用于大量繁育台湾甲腹茧蜂,以提高其田间生物防治效果。分别测定了斜纹夜蛾和台湾甲腹茧蜂成虫对6种不同颜色卡纸的选择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对不同颜色的选择趋性为蓝色>绿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对蓝色卡纸的选择率最高,选择率为22.93%,但不同颜色的卡纸对斜纹夜蛾落卵量及产卵选择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台湾甲腹茧蜂对不同颜色的选择趋性为绿色>白色>黄色>蓝色>红色>黑色,在绿色卡纸的引诱率最高,为28.00%;在台湾甲腹茧蜂产卵选择上,蓝、绿、白、黄4种颜色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红色和黑色。研究结果可为大量繁育台湾甲腹茧蜂及其寄主斜纹夜蛾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v.45;No.33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湛辉;姚琼;董易之;张华璐;徐赛;李文景;
对广州30户荔枝种植户2023年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鼠剂的农药种类、各类农药使用总量及有效成分使用量等数据。结果表明:调研区域荔枝种植面积共145.93 hm~2,使用农药种类72种,有效成分60种,使用总量1 553 430 g,有效成分使用量290 401.06 g,每公顷用药量为10 640 g,每公顷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 990 g,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量分别占农药使用总量的55.39%、22.36%、15.28%、6.98%,没有使用杀鼠剂。农药的使用以微毒、低毒以及中毒农药为主,没有使用高毒以及禁限用农药的情况,微毒、低毒农药使用总量为1 191 630 g,占农药使用总量的76.71%;中毒农药使用总量为361 800 g,占农药使用总量的23.29%。本研究结果为推进荔枝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以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5年08期 v.45;No.337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小琼;王应清;戴余波;李庆聪;匡钰;
探究福贡3个不同地区草果香气成分差异。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HS-GC-FID)法对福贡3个地区草果样品中11种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福贡不同地区的草果样品醚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占总香气物质的78.14%~87.31%,是草果中的主要香气物质。聚类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草果中香气成分与地区具有相关性;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实现了3个地区草果样品的区分,不同地区草果中香气成分存在较明显差异;筛选出桉叶油醇、香叶醛、香叶醇、β-蒎烯、α-蒎烯5种主要差异香气成分,并将其确定为特征差异物质。基于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多元统计方法在福贡不同地区草果差异性评价与特征指标提取方面可行,为草果质量评价和研究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08期 v.45;No.337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宁宁;李振宇;陈利东;
分析气象条件对荔枝生长的影响,为指导荔枝生产趋利避害和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荔枝稳产丰产。结合2023—2024年度气象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分析气象因子对荔枝花芽分化、成花和坐果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在2023年12月到次年2月,较长的气温异常偏高过程和较短的低温过程交替出现,末次低温时段较常年明显偏迟;气温偏高时段荔枝冲梢严重、消耗大量树体养分,低温总日数偏少使荔枝缺乏低温积累,不利于荔枝花芽分化,末次低温时段滞后抑制花穗发育。低温积累不足、末次低温过程滞后和阶段性气温偏高使荔枝冲梢严重、成花率低,是造成荔枝大减产的主要原因。将气象服务和控梢促花、花芽分化科学管理结合,提高荔枝成花率,促使荔枝稳产丰产。
2025年08期 v.45;No.33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永师;韦玲艳;刘铁冬;龚文峰;毛铭江;刘瑞祺;
城市热岛效应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优化蓝绿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热环境。以海口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定量反演研究区域3个时期地表温度(LST),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区域蓝绿空间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耦合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ST和蓝绿空间景观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探究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格局变化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10年间海口市绿色空间面积减少了43.46 km~2,蓝色空间变化相对稳定,非蓝绿空间面积比例增加了8.78%,且由中心城区向周边扩张。(2)研究区LST平均值由2010年的29.14℃增加至2020年的41.07℃,整体温度呈现逐年上升。东部与西部区域LST分别呈现大幅上升和下降相反变化态势,中部区域LST保持相对稳定。LST等级主要以中温区为主,高温和次高温区呈现东移趋势。(3)研究期间,绿色空间最大斑块指数(LPI)大幅下降,减少了16.30%。景观形状指数(LSI)、聚合度指数(AI)、斑块密度(PD)和平均斑块邻近距离(ENN_MN)指数均在10%以内小幅波动。蓝绿景观格局指数分布表现出空间不均匀性。(4)空间聚集类型的分布与海口市发展重心密切相关,高—高聚集区由中心城区和西海岸转向江东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西海岸。蓝绿空间景观格局变化与城市热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LPI、LSI和AI呈负相关,PD呈正相关。景观斑块的大小和破碎化程度对LST的影响机制主要来自热交换面积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缓解热带滨海城市热效应和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参考借鉴和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v.45;No.337 8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开晴;项瑶;梁雪英;韦铭;陈颖钰;李在留;
对广西蕉山村维管植物组成结构及区系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本区域维管植物种质资源结构及与相邻区域植物区系的相关联系。结果表明,在蕉山村植物群落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29种,隶属51科101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8属11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38科77属97种,单子叶植物7科14属19种,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所占比例分别为8.53%、1.55%、75.19%、14.73%。对蕉山村维管植物的生活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乔木植物37种,灌木植物36种,藤本植物13种,草本植物43种。植物科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7个主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性质成分28科,占总科数的75.68%;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13个主分布区类型,热带性质成分62属,占总属数的65.96%。维管植物属R/T值不仅表现出与纬度呈负相关的规律,同时与区域平均海拔有关。
2025年08期 v.45;No.337 100-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宝琛;张镇涛;刘涛;
本研究旨在通过气象要素的评估,探讨广东湛江地区发展南繁二线基地的可行性,以期为未来新二线南繁基地选址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缓解当前海南南繁基地育种压力,进一步保障农作物南繁育种制种工作的正常开展。研究对比分析了湛江和海南及云南主要南繁区域近50年(1972—2021年)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主要差异,并借助ArcGIS对南繁地区气象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进而系统地探讨湛江发展二线南繁基地可行性。结果表明:(1)在降水量方面湛江地区展现出显著优势,年均降水量高达1 646.7 mm,显著高于海南(1 452.0 mm/a)和云南(982.8 mm/a),且降水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关键期的5—10月份。湛江各供试站点中,全年累计降水从高到低依次为遂溪、廉江、湛江站、雷州、吴川和徐闻,均高于云南主要南繁基地。(2)在热量资源方面,湛江整体略低于海南但明显高于云南;湛江内部各供试站点的热量水平差异较小,其中徐闻站点的热量条件最佳,过去50年的平均温度在16.9~28.8℃,年度>10℃积温超过5 075℃。(3)辐射资源方面,湛江地区7—10月辐射资源与海南相当且明显优于云南,但1—4月其日照时数则低于海南和云南主要南繁地区;对比湛江内部各站点,徐闻的辐射资源最丰富,其次是雷州和吴川。综上所述,基于光、温、水等基本气象条件分析,湛江相关站点可以作为发展南繁二线基地的重点考虑对象,未来可根据各站点气候资源特征进行南繁工作的合理安排规划。
2025年08期 v.45;No.337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家健;张娟;吴湾;王泽宇;林川翔;
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数智技术赋能农业发展,为农业注入了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的推动力。新质生产力主要从农业产前监测与总体谋划、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设施、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维度赋能数智农业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缺乏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缺少高素质数智农业人才、城乡信息技术与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智农业发展的挑战性和未知性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条件支撑、治理模式创新、高素质人才保障、科技创新引领以及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以加速新质生产力赋能数智农业发展,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v.45;No.337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沈川;李夏;
桑树(Morus alba L.)作为一种多功能植物,在蚕丝生产、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随着对桑树资源价值的深入挖掘,相关研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然而,目前缺乏对桑树研究领域整体发展态势的系统梳理。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收录的桑树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OOC文献计量软件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文献发表数量、研究机构、作者、期刊合作网络、研究主题等维度,对桑树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桑树研究文献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在该领域研究贡献突出;(3)关键词共现分析揭示了桑叶、桑葚、抗氧化、蚕桑等热点研究主题;(4)国际合作网络分析表明,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桑树研究领域合作紧密。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全面把握了桑树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识别了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未来桑树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
2025年08期 v.45;No.337 12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