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科学

2025, v.45;No.335(06) 6-1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不同装样器和土壤粒径对砖红壤有机质与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及预测效果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Samplers and Soil Particle Sizes on the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via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the Latosol of Hainan Province

黄天明,王昌跃,姚继涛,祖超,赵雅琦,王灿

摘要(Abstract):

为了探明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土壤养分速测的基本条件,以海南琼海大路镇72个砖红壤样品为试验材料,明确了不同装样器和不同粒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及其预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测试皿和测试瓶等不同装样器以及1.00和0.25 mm不同粒径土壤建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R~2均大于0.99;测试皿数据建立的有机质和全氮模型用于预测时效果较测试瓶好,其用于评价模型优劣的RDP、RMSEP和RE等参数大多数均优于测试瓶;不同粒径土壤建立的有机质模型用于预测时结果相差不大,但对全氮进行预测时采用0.25 mm土壤样品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综上所述,不同装样器和土壤粒径对土壤有机质与全氮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影响不大,但采用测试皿和0.25 mm粒径土壤用于养分预测时效果相对较好,可作为砖红壤近红外光谱养分速测应用的基础设置。

关键词(KeyWords): 砖红壤;近红外光谱;养分速测;装样器;土壤粒径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21MS094);; 海南省胡椒产业技术体系东部综合试验站(No.HNARS-09-Z0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科技创新团队(No.CATASCXTD202303)

作者(Author): 黄天明,王昌跃,姚继涛,祖超,赵雅琦,王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